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前两天小芭给大家介绍了黄杨常见的几种病害,今天小芭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杨常见的几种虫害特征以及防治措施。
黄杨卷叶螟
危害症状
幼虫吐丝连结周围叶片、嫩枝作暂且巢穴,然后在其中取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苗木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绢白色,前翅半透明,有绢丝光泽,前缘褐色,外缘,后缘有一个呈新月形;后翅白色,外缘有较宽的褐色边缘。
卵扁平,椭圆形,鱼鳞状排列,初产黄绿色,不易发现。
幼虫头部黑褐色,胸腹部浓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线、基线、腹线显著。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以2龄幼虫粘合2叶结包越冬。幼虫危害期4~9月,以春、秋季为害严重。
防治措施
01
结合人工摘除或修剪卷叶螟的卷叶、缀叶,清除幼虫,削减下代为害。
02
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举行灯光诱杀。
03
幼虫期喷施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或40%乐斯本1500倍液。
黄杨尺蠖
危害症状
幼虫聚集叶片取食,初从叶缘较先取食,叶片成大小不等的缺刻状,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吃光,幼虫吐丝下垂,迁徙其他枝条继续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33mm,翅白色,具有淡灰和黄褐色不规则花纹。
卵长圆形,有网纹,初灰绿色,后玄色。
幼虫老龄体长约31mm,玄色,前胸背板黄色,上有近方形黑斑5个,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和亚腹线为蓝白色,气门线和腹线黄色。
蛹体棕色,纺锤形。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5月成虫羽化。卵产于叶背、枝干及裂痕,成块。初孵幼虫有聚集性,蜕一次皮后出现体背细纹。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后吐丝下垂。幼虫危害期5~9月。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措施
01
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期举行灯光诱杀。
02
于产卵期铲除卵块。冬季翻根部土壤,杀死越冬虫蛹。
03
幼虫危害期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或用Bt乳剂500倍液。
棉蚜
危害症状
蚜虫重要以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养分,成蚜、幼蚜群聚于叶片、嫩茎、顶芽、新梢上,吸收汁液,引起畸形、皱缩、卷曲、萎蔫,有的形成虫瘿,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蚜虫的排泄物使植株生理作用受阻,容易诱发某些病害和煤污病等,蚜虫传带植物病毒已远远跨越自身其取食的为害程度。
形态特征
干母:体长1.6mm,茶褐色,触角5节。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1.9mm,夏天黄绿色,春、秋季深绿色或玄色。腹部后头险些无花纹,腹管玄色,圆筒形。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2~1.9mm,翅透明,夏天腹部淡黄绿色,春、秋季玄色,后头两侧有3~4对黑斑。腹管玄色,圆筒形。若蚜有4龄,3~4龄翅芽显著,且体型较长,与无翅蚜易与区别。
有翅雄蚜:体长1.3~1.9mm,体色变化很大,深绿色,灰黄色、暗红色或赤褐色。
无翅有性雄蚜:体长1.0~1.5mm,灰褐色、墨绿色、暗红色或赤褐色,头和前胸后头均为灰玄色。
卵:椭圆形,长约0.5mm。初产橙黄色,后变漆玄色,有光泽。
生活习性
棉蚜繁殖力强,1年高达20代、世代交替,夏天4~5天就可繁殖一代,每雌蚜一生能繁殖60~70头若蚜。在华北地区一般以卵在木槿、石榴等枝条上或夏天枯草的基部越冬,翌年春3~4月份孵化为干母,在越冬植物上孤雌胎生,繁殖3~4代。
4~5月间发生有翅胎生雌蚜,飞到大叶黄杨上危害,并继续孤雌生殖。晚秋10月间发生有翅迁徙蚜从大叶黄杨上迁到越冬植物上,发生有性无翅雌蚜和他处飞来的雄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
防治措施
01
铲除杂草,剪除残枝败叶,特别是有虫的叶片。
02
黄色薄型塑料板诱杀有翅蚜。
03
注重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等。
04
发生量大时要实时喷药,可用2.5%敌杀死2500~3000倍液,6%吡虫啉3000~4000倍液等其中一种举行叶面喷雾,喷时注重平安。
日本龟蜡蚧
危害症状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同时它的渗出物还可诱发煤烟病的发生,使植株密被黑霉,直接影响光互助用,并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蜡壳长约4mm,有时微带淡紫红色,扁椭圆形,中心隆起,周围有弧状突出8个,体背有龟甲状凹纹。雄成虫长约1.5mm,淡红至紫红色,翅展2.2mm左右,体紫褐色,腹末有锥形淡黄色交尾器。
卵:椭圆形,长0.2-0.3mm,初淡橙黄后紫红色。
若虫:初孵体长0.4mm,椭圆形,扁平,橙黄色,足3对发达,腹末有长毛各1对。牝牡分化后,雌性蜡壳长椭圆形,中心有隆起的蜡板,边缘呈星芒状。
雄蛹:梭形,长1mm,棕色,性刺笔尖状。
生活习性
各地均1年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少数在常绿树叶上越冬。两性卵生繁殖为主,也可孤雌卵生。越冬后仍继续为害和膨大虫体,6月日均温24.4~26.8℃是产卵较宜温度。每头雌成虫产卵280~3100粒,卵期17~31天。
初孵若虫寄生部位以叶为多,少数在叶柄和嫩枝,牢靠后6小时较先泌蜡,约半月后形成初期星芒状蜡被,牝牡若虫蜡被约40天禀化,雄性星芒状,磁性龟甲状;7月下旬牝牡若虫形状较先分化,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蛹期,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羽化为成虫,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旬至10月雌虫陆续从叶片转移到枝条牢靠为害,9月中旬为转移盛期,雄性在叶上,雌性移至枝条上;虫体发育及发生较大。
防治措施
01
冬季和夏天对树木举行适度修剪,剪除过密和虫枝利于透风透光,晦气于蚧体发育。
02
冬季树木越冬期向枝干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若虫。
03
保护引放天敌,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
04
于若虫孵化盛期喷20%氰戊菊酯乳油或40%速扑杀乳油50ml兑水75kg、40%乐斯本乳油50ml兑水50kg。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news/5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