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温州园林清代壮盛
民国初期的瓯隐园,建于明代玉介园旧址。《永嘉诗人祠堂图》再现了瓯隐园局部。 汪如渊 作
怡园 杨景艺 作 |
依绿园 杨景艺 作 |
温州古园示意图 选自《鹿城文史资料》第12期 |
如园 杨景艺 作 |
仲春时节,春景妖冶。踏青赏花之余,让人遥想旧时温州名园。
“坡陀巧叠石斑斑,绿浸坳池水一湾。几处名园邀客赏,桂花屏后菊花山。”这是清同治间分巡温处道方鼎锐在《温州竹枝词》中赞叹温州园林的诗句,他还在诗后注道:“曾、周各园假山、池水俱有巧思,曾园以桂花为屏风,花时游人颇众;各家竞种菊花,叠为小山,排日宴客。”可见,其时温州园林之盛。
温州园林由来已久。早在南宋绍兴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1153?1156),乐清王十朋就在家乡左原开拓东、西园,遍植花木,自娱其乐。明万历五年(1581),永嘉王叔杲划分在郡城华盖山麓、吹台山麓建成玉介园和?湖别墅,堪称温州园林的典型。但是,从总体而言,清代才是古代温州园林的壮盛时期,仅郡城就闻名园10余家。
一涉园
一涉园位于大罗山麓(今瓯海区茶山镇),清初为徐日久所创。徐日久,字子长,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卒清康熙四十七年(1798),永嘉茶山人。他平生好义,闻名士之风。其时明亡清兴,他为了抒其抑郁不平之气,乃辟小园以自娱,取陶靖节“日涉成趣”之意,园名为“一涉园”。他遍植繁花嘉卉,每当桃李争妍,倚栏醉月,深夜不眠。长夏红藕盛开,俯睇锦鳞漾水,翠羽弄波,尘襟为之尽涤。到了霜露既降之时,木奴效果若珠,与赤桕丹枫相映,令人心旷神怡。至六出花飞,幽香十里,又不啻扬州官阁也。园中修建书楼数间,八窗敞启,只见层峦叠嶂,枚举如画。他时常邀友吟诗作对,旬月不厌。钱塘学者陆进叹道:“余窃慨郡城兵燹之后,无论笼鹅梦草,遗迹无存,即玉介园王大参园空,春辉楼候方伯园荒,烟衰草尽,成牧马之场,而此一涉园者,幽居村墅,名不甚显。胜友益友,中分风月,异日当与辟疆、金谷(皆晋时名园)并传不朽!”
且园
且园在郡城分巡温处道署(今鹿城区府大院),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高其佩确立。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一号古狂,辽宁铁岭人,隶镶白旗籍。他善指画,称绝一时。任分巡温处道时,整修道署后园,并以其号名园。园中建有剜绿轩,取宋人“剜破琉璃绿一方”之意。继任朱沧湄(文翰)作楹联一副:“妙作绘图观五色目迷高铁岭(指高其佩)恩叨江海住三年心醉白香山(指白居易)”甚为工切。乾隆二十四年(1759),新任温处道徐绵(镶蓝旗汉军人)扩建且园,筑有衔远山亭、筠廊、藤花径、亦舫、养竹山房、小春草池、莲勺、梅花书屋和松花石斋等景,并作《且园十景诗》和《小记》,勒石园中。今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嘉庆十九年(1814),后任温处道杨瑾(云南昆明人)、韩克均(山西汾阳人)又划分加以重葺,相继作《重葺且园记》、《且园栽花记》,亦勒石壁间。此外,历任温处道多有题咏,如嘉庆间温处道李銮宣有五古十章,内云:“万树绿扫天,一泻绿洗池”;清末政绩卓著的温处道童兆蓉联曰:“清风入户素月流天席地苔阴闻剥啄 荷露擎珠樨香若海隔帘花雨侑琴樽”,足为且园增色。
樊氏家园
与一涉园、且园颇具规模相比,樊氏家园显得小巧玲珑。园主樊云衢,字天开,别号亭亭,永嘉人。他家居郡城北郭,约莫在清乾隆前期建有小园,横枕屋北,大不逾亩,周以垣墙。他筑土为丘,储水为壑,列石为障,植木为林,引以桥梁,修之亭馆。杂植奇花异果,间以松篁、房山、湾泉、洞门、曲径、亭台、水池、厅堂、桥梁,虽经营于户内,措置于垣中,蕞尔一隅,厘然万状,容膝之地,详细而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曾立勋(字银川,号丹桥,永嘉诸生)游览此园,并作《游樊氏小园记》,赞云:“其设施之巧,部署之宜,虽属人工,颇类天工,极幽人之情致,备骚客之游观。”
依绿园
清乾嘉间,曾唯兄弟购得九山湖畔5亩多菜地,筑依绿园。曾唯,字岸栖,号近堂,清乾隆末,任江苏溧阳知县,编有《东瓯诗存》、《广雁荡山志》、《依绿园诗草》等;弟儒璋,字玉西,官至福建兴(化)泉(州)永(安)兵备道。他们从昔人“名园依绿水”之意名该园。园内绿柳成阴,四时芬芳,傍临九山,碧波涟漪,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周围良田沃野,小桥流水,渚青沙白,芳草如茵,好一幅田园风景。后为民国时籀园故地,原温州师范监学郭凤诰(字小梅)联云:“到此便心清一水?洄园址毋忘依绿旧 环观增眼福三山枚举岚光时觉送青来”不愧一方名胜。
怡园
曾氏为温州望族。清道光初,曾佩云筑怡园于松台山麓来福门一带。曾佩云,字小石,永嘉诸生。他为人纯谨好义,喜藏书,刊有《怡园同怀诗草》等。道光六年(1826),他捐银三千余两,弟?云输银五千两,重修永嘉县学,为时人所赞叹。怡园的规模,在清时温州郡城诸园中为较大。初筑时,由时称“本朝永嘉第一”的诗画家项维仁(字寿春,号果园,著有《果园诗钞》等)全心设计。他吸收苏州名园的精髓,园中花石点染,颇为可观。循石级而上绝顶,松台山色,扑人眉宇。登楼四望,华盖山、飞霞洞诸胜,如列几席。园中较胜处,水榭跨沼,逶迤而南,奇石环列,杂植奇花灌木。春夏之交,灿若优美,山光树色,与碧波相掩映;白鸥红桥,在蓝天的陪衬下,更显得生趣盎然。故瑞安闻名学者孙衣言诗曰:“珠帘高卷碧湾环,华盖飞霞罨画间。为我楼头添一榻,更移笔砚看西山。”“雨过平池碧涨新,绿杨阴处看钓鱼。白鸥斜掠红桥下,自力矶头不避人。”而方鼎锐所言的“曾园桂花屏”,以丛桂愚昧为之,更为游人所赞赏。
二此园
清道光十五年(1835),温州知府刘煜(江西南丰人)见府署(今人民广场旧址)东边地极空阔,就修葺池馆,增屋堆石,补竹栽花,饶具园林之胜。他取《孟子》“贤者尔后乐于此,不贤者有此不乐”之意,名该园为“二此园”。园中有阅音馆、碧净琉璃舫、味元味斋、九折廊、墨池、品雪庵、笔峰亭和转玉洞等八景,并作文记之。又下令郎期恒各赋五古一章,勒石于古柏轩的左近。后知府那兰汀(兴阿)改园名为“养素园”。那兰汀去职后,又恢回复名。同治六年(1867),新任温州知府戴盘(字涧郐,号铭新,丹徒人)见该园芜秽不治,就除剪荆榛,葺治廊舍,不用引流而泉水湛湛,不必叠石而山势险要。使二此园既可以临池观鱼,又可以登高眺远。他还在悠闲地栽种修竹,筑修篁亭,使二此园面目面目一新。并作《重修府署二此园记》,称:“公余之暇,偕宾朋僚佐憩息其间,虽不敢与欧(阳修)、苏(轼)比美,亦庶几不忘与民偕乐之思欤,此则余之幸也。”光绪间知府王琛(号雪庐)又重加修葺。园内有印月池,仿西湖三潭印月,池边石碑刻道:“池照月,月印心,灼烁地,不染尘。”颇能发人深省。
如园
如园在郡城积谷山麓(今谢池巷池上楼一带)。南朝刘宋时闻名诗人谢灵运曾寓居于此,后人为纪念他而建楼。清道光初,邑人张瑞溥(字百泉,号鉴湖,清嘉庆中入资为同知,官至湖南粮储道,道光初引疾返乡)从湖南归里后,购得此故址,占地10余亩,增筑春草轩、怀谢亭、鹤舫等景,取名如园。楼匾为蔡之定所书。蔡之定,字麟昭,号生甫,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侍讲学士,其书法在乾嘉年间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四大家。门首有联云:“水光连岸碧 山色到门青”。如园劈面的积谷山,如画屏锦嶂,爽气挹人眉宇。绕墙趾皆河,行舟停泊河上,水乡风景跃现画中。园中有青草池,池南有春草轩,池东有池上楼,尚有飞霞山馆、十二梅花书屋等。池上楼面阔三间,四周回廊,登楼远望,“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之意油然而生。楼左为鹤舫,并水依山,较为幽胜。长乐学者梁章?撰联曰:“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甚为贴切。今池上楼已为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上述七园之外,清时温州城中尚有陈氏兰芬堂、周氏涉园、吕氏于园、谷氏春晖园和杨氏慈荫山房等。为何清时温州多名园呢?民国初,瓯风杂志社《乡事纪闻》指出:“永嘉为温州府治,茶、盐、鱼、鲍、竹、木、舟、舆,皆自台、处各属辐辏,而外洋奇巧之物,不旬日而充斥市肆。其民贾闽、越,则致富亦易,故裘马轻肥,旁为园林水石之观。官斯土者,往往捐俸辟地,营别墅,集宾会文为乐。故旧道署有且园,府署有二此园,曾氏有怡园、依绿园,张氏有如园,吕氏有于园,杨氏有慈荫山房,皆是也。”总而言之,清时随着温州海禁的逐步排除,温州口岸的优势逐步施展,商品经济日益活泼,为温州园林建设奠基了资金基础;而温州天气温顺,阳光足够,雨量丰沛,文风郁勃,海上交通便利,又为温州园林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故清时温州名园郁勃也就无独有偶了。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news/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