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北京:圆明园里的皇家生活祖孙三代赏牡丹

导读

圆明园是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园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

圆明园是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园?园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有个注释,说“圆明”二字的寄义是:“圆而着迷,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小我私人的人品圆满无缺,逾越凡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善明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英明君主的理想标准。那么清朝的天子们,在圆明园里是怎样生活的呢?

祖孙三代赏牡丹

根据《清实录》纪录,康熙帝曾经5次走进圆明园。第一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当时圆明园照样厥后的雍正帝胤?G的皇子花园。

康熙帝较后一次走进圆明园,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69岁的康熙帝、45岁的雍正帝和12岁的乾隆帝这前后祖孙三代天子实现了历史性的相会,也是史书纪录的唯逐一次相会。现在看来,这次游园应当是雍正帝全心放置的。康熙帝特别喜欢牡丹花,雍正帝就在圆明园里专门建了一个牡丹台,然后请父皇来观赏。当康熙帝兴致正浓的时候,在花丛中望见了自己的孙子弘历,也就是厥后的乾隆帝。

康熙帝有35个儿子、50多个孙子。这些孙子,绝大多数连爷爷的面都没见过,乾隆帝长这么大,照样第一次见。听说,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机敏和聪慧,厥后还劈面夸奖乾隆帝的母亲能生这么个好儿子,是“有福之人”。就这样,康熙帝破例将弘历接到身边养育,先是追随住在畅春园,厥后又带着去了避暑山庄,前后有临近半年的时间,直到这年冬天康熙帝病死在畅春园。

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是由于康熙帝看中了孙子弘历,以是才在较后把大清山河交给了雍正帝。乾隆帝登位之后,专程在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名字就叫“纪恩堂”。这一方面注释他对祖父感恩感恩,同时也说明他念兹在兹自己就是从这里起身的。

紫禁城没有圆明园好

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脱节了紫禁城高墙的封锁、夏天的燥热和格状修建的单调。正因云云,圆明园就成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朝天子长年栖身生活的地方,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逃往热河,园子被英法侵略军销毁为止。正像乾隆帝诗句所说:“紫禁围红墙,未若园居良。”

天子们通常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就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来。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家庭,也随着搬进园子。入冬后,天子全家再由圆明园搬回皇宫大内。每年这样两次阵容赫赫的大迁居,当时称为“大迁居”。

雍正帝登位后,根据清代礼制的要求,在宫内为父守孝27个月之后,便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第一次以天子的身份正式进驻圆明园,今后每年都到圆明园长时间栖身,较少185天,较多247天,直到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驾崩于圆明园。在这11年里,雍正帝累计去圆明园47次,栖身2314天,每年均匀210天,差不多有2/3的时间是在圆明园渡过的。

岛上寝宫皇家信院

圆明园与紫禁城一样,也是前朝后寝。圆明园内的寝宫重要集中在九州清晏景区一带,位于天子处理朝政的正大灼烁殿正北,前朝与后宫在统一条中轴线上。帝后寝宫在一个岛上,前后都是湖水,左右设有横跨溪流的小桥4座。

九州清晏殿是天子的重要寝宫,相当于紫禁城的养心殿。从雍正初年开始,在殿内就设有火炕取温和的卧室,划分叫东、西暖阁。档案文献纪录,乾隆时期,每当冬天来临,圆明园内天子后妃的寝宫总共要安设取温和火炉324个。

道光时,在九州清晏殿的西头接了3间套殿。咸丰帝喜欢住这个套殿。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时,为防止大臣专权,专程交给慈安太后一枚“御赏”印章,交给5岁的小天子一枚“同志堂”印章,要求朝廷谕旨必须加盖这两个印章才能生效。慈禧太后是小天子的生母,那枚“同志堂”印章便由她控制了。厥后,慈禧太后等最终发动政变,实现垂帘听政。

天子住在圆明园期间,皇子们也随着一起到园子里来读书。在清朝,皇子称为阿哥,阿哥们的书房称为“上书房”(道光以前也作“尚书房”)。圆明园的上书房,在前朝区东侧福园门内的洞天深处,与皇家画院如意馆一墙之隔,由南北相连的两个小岛组成,雍正帝亲笔誊写的“斯文在兹”等4块匾额挂在殿堂之上。

皇子虚龄6岁正式入学,授课师傅由天子钦点。上课时间从早晨5点钟一直到下午两点半,才下学用饭。下午的课程是军事训练。练武场所叫山高水长,也是别有一番寓意。根据档案纪录,皇子学习一年只放5天假,只有大年月朔、端午、中秋、天子生日万寿节和自己的生日这5天可以放松一下。

园内差役和拖家带口的护卫军

根据清宫档案纪录,在较壮盛的时候,园子里的差役到达2000人。这其中,有管理园内事务的官员,有太监、宫女,尚有做工的匠役、种田的农民、养蚕的蚕户,以及喇嘛、羽士等。

圆明园内的太监较多时到达620名。他们重要卖力天子后妃的起居生活,其中有一种技勇太监负有警卫任务,在平时还要演习长枪、腰刀和弓箭。正是这些技勇太监,在厥后侵略者闯进圆明园时,拿起手里落伍的武器,举行了一番顽强的抵制,总算为国人争了一口吻。

再说说园子里的匠役。乾隆五十二年(1787)划定,圆明园匠役定额是667名,嘉庆十年(1805)增至908名。他们的职责分得很细:703名园户,卖力园内卫生;54名花匠,卖力园内花园养护和花卉摆放;54名闸军,卖力出入水闸门的启动和关闭;尚有3名水手,长年在园内看守天子的游船――凤翔艇。园内大小船只,在乾隆十年时是184只,重要由太监经管。

从雍正二年开始,圆明园就设置了专门的护军营,由八旗护军营和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组成。圆明园护军营人数较多时到达6847名,配备官马较多时3244匹。围绕着圆明园,总共设置了133处哨所。

在圆明园周围,为护军建起了8所大型营房。清代八旗制度是兵民合一的,不仅是军队组织,也是户籍组织。每个营的较高官员――营总有屋子12间,以下依次递减,但普通士兵也给3间屋子,妻儿老小都住在一起。这种拖家带口的警卫军队战斗力不高,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护军营的武器装备,重要是长枪、弓箭、腰刀等,能发射铅丸的鸟枪,就算是“军中利器”了。

此外,园子外围尚有一支绿营,是由九门提督直接统领。他们在圆明园周围的土山、树林、桥梁以及偏僻小巷,昼夜巡逻。可是,这看似森严的拱卫,现实却是涣散软弱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向圆明园时,竟像进入无人之地,着实可悲。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news/21112.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