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绿化养护

散尾葵繁殖方式

导读

尾葵又名黄椰子。棕榈科,散尾葵属。1.形态特征为常绿丛生灌木或小乔木,见图55。株高3~4米,在原产地可高达3~8米。干光滑黄绿色,嫩时被蜡粉,环状鞘痕明显。叶长1米左右,稍曲拱,羽状全裂;裂片条状披针形,中部裂片长约50厘米,顶部裂片仅1……

散尾葵又名黄椰子。棕榈科,散尾葵属。
1.形态特征
为常绿丛生灌木或小乔木,见图55。株高3~4米,在原产地可高达3~8米。干滑腻黄绿色,嫩时被蜡粉,环状鞘痕显著。叶长1米左右,稍曲拱,羽状全裂;裂片条状披针形,中部裂片长约50厘米,顶部裂片仅10厘米,顶端常渐尖,小叶分成两列排列,叶面滑腻而呈亮绿色;叶后头主脉隆起;叶柄、叶轴、叶鞘均为黄绿色;叶鞘圆筒形,包茎。肉穗花序圆锥状,生于叶鞘下,多分枝。雄花花蕾卵形,黄绿色;雌花花蕾卵形或三角状卵形。果近圆形,橙黄色。种子1~3枚,卵形至阔椭圆形,腹面平展,背具纵向深槽。
2.生长习性 散尾葵原产马达加斯加。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透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耐阴,畏烈日暴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适宜生长在松散、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散尾葵可用播种法和分株法繁殖。
3.繁殖方式
(1)播种法 播种繁殖所用种子多系外洋入口,国内很难采到成熟的种子。播种常用盆播,覆土厚为种子的1倍,保持盆土湿润,幼苗高8~10厘米时,即可分栽。
(2)分株法 一般于春季结合换盆举行。选分蘖多的植株,去掉部门旧培育土,用利刀从基部毗邻处将其支解成二至数丛;每丛不宜太小,须有2~3株,并保留好根系,否则分株后生长缓慢,且影响观赏。分栽后置较高温度环境,经常
喷水,以利恢复生长。
4.种植养护
盆栽散尾葵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加1/3河沙或蛭石,并混入腐熟有机肥(包罗腐熟粪肥、土杂肥、塘泥、饼肥、骨粉等)配成培育土,也可混入适量磷肥。上盆后1~2个月开始追肥,肥料3种重要元素的比例为氮∶磷∶钾=3∶1∶2,以缓效
肥料为主。视苗情把握追肥次数,原则是勤施薄肥,液体肥料每10天施1次,固体肥料2个月施1次。5~10月是生长兴旺期,必须提供较足够的水肥条件。秋末及冬季应少施肥或不施肥,同时保持盆土呈湿润状态。
散尾葵较耐阴,平时放厅堂、走廊或较宽敞的室内具有散射光处培育,即能结实生长。在阴晦的房间也可以延续摆放4~5周,然后再将其移至光线明亮处。
散尾葵耐寒力弱,放室外培育时,北方地区一般于9月中下旬入室。入室后放阳光足够处,越冬期间室温宜维持在15℃以上,日间23~25℃为好。如室温长期低于5℃,就会受冻害。一般10℃左右可比较平安越冬,若温度太低,叶片会
泛黄,叶尖干枯,并导致根部受损,影响翌年的生长。北方莳养散尾葵冬、春季死亡的重要缘故原因之一是温度太低,受冻害造成的。
散尾葵喜湿润环境,平时要保持盆土经常湿润,夏、秋季高温期还要经常保持植株周围有较高的空气湿度,经常向叶面和地面喷水。切忌盆土积水,以免引起烂根。夏天浇水可频仍些,冬季浇水要适当控制,较好10天左右用温水喷洗1
次叶片,以利保持叶面翠绿光洁。
5.病虫害及其防治
散尾葵在种植历程当中,如管理不当,会出现缺素症。
叶片颜色由均匀的浓绿褪为黄色,植株生
(1)缺氮症
长速度变缓。
防治方式是增施氮肥,根据情况通过根施或叶面喷施0.4%尿素2~3次即可。
老叶由绿色褪成古铜色或橙色,甚至出现
(2)缺钾症
叶片卷曲,但叶柄仍然保持正常生长,随着缺素加剧,整个树冠都褪色,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防治方式是土施硫酸钾,按1.5~3.6千克/株用量,在1年中分4次施下,另外加入0.5~1.8千克硫酸镁,以做到平衡施肥,防止缺镁症的发生。
在春季到来时,由于透风不畅可能有白粉虱危害,可用加德士敌死虫200倍液喷雾防治,叶片及根部都要喷到。如果能经常保持良好的透风,散尾葵就不容易发生白粉虱。如环境干燥又透风不良,还会发生红蜘蛛危害,可用速螨酮20%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
散尾葵为大型观叶花木,株形婆娑优美,它具有椰子树叶般雅致的叶子,又有类似竹子的环形叶痕的树干,给人以竹子刚劲的美感。由于它较耐阴,很适合室内绿化妆饰。盆栽摆放在大中型会客厅、酒家、餐厅、会议室、会场、图书馆、展览厅、门厅及走廊等公然场合,景致壮观,极具热带风景的气氛。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80482.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