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景观绿化

牡丹几个古老品种析疑

导读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赞赏牡丹的名句,这两句诗到现在真的还颇有写实之意,牡丹花开时,北京公园里更是游人如织,争先观睹。唐、宋时没有“国花”的称谓,但牡丹被誉为花王,可见没有任何其他的花有那么受人爱好。也正因此……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赞赏牡丹的名句,这两句诗到现在真的还颇有写实之意,牡丹花开时,北京公园里更是游人如织,争先观睹。唐、宋时没有“国花”的称谓,但牡丹被誉为花王,可见没有任何其他的花有那么受人兴趣。也正因此,许多牡丹名品被保留了下来,也培育了许多新的品种。然而有一些好的品种,早已失传,却被张冠李戴,现实上已没有昔日的神姿,下面拟就几个宝贵品种加以辨析。
1 姚黄
古称姚黄为牡丹之王,宋代牡丹花谱中俱列为第一,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以下简称《周谱》)记为“千叶黄花,色极鲜艳,有深紫檀心,近瓶青旋心一匝(瓶指雌蕊,一匝指瓶周围一圈)与瓶同色”。形貌非常详细:色彩是极鲜艳的黄色,花瓣基部是深紫檀色,雌蕊周围的花瓣和雌蕊一样都带绿色。但现在的姚黄,色彩、花形与《周谱》的形貌完整不同,现在的姚黄色彩极淡,呈乳黄色或黄白色,基本不鲜艳,雄蕊瓣化现象很显明,瓣化花瓣的先端多残存花药,这种雄蕊瓣化的现象,宋代人称为间金,有一个名为“间金”的品种,《周谱》形貌称是“叶间有黄蕊,故以间金目之,其花盖黄蕊之所变也。”间金类的品种另有蹙金球、蹙金楼子、碎金红等。并未提到姚黄,在形貌姚黄时,又没有提到雄蕊瓣化的现象,可见当时的姚黄,并无雄蕊瓣化的特色。至明代中叶,姚黄绝种,薛凤翔所著《牡丹史》(以下简称《薛谱》),已未录姚黄品名,明代谢在杭曾说:“牡丹名花都有,独正黄者不能得,不知姚氏之种何以便绝(谢在杭《五杂徂》)。”谢曾任兖州府知府,他曾亲自到过与兖州相邻的曹州。清初高士奇也说:“今姚黄之种不传。”(《北墅抱瓮录》)。但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以下简称《余谱》)却载有姚黄,注称俗名落英黄。余生年晚于高士奇,可能就是在此期间,用新培育出的落英黄顶替姚黄的。
2 魏花与魏紫
宋代以魏花为牡丹花后,是因它花大美艳之故,今人称魏紫为牡丹花后,现实魏花是肉红色的,魏紫花是紫色的,形色大小都与魏花相差甚远。《周谱》称“魏花,千叶肉红花也,出后晋宰相魏仁溥园中……叶(此处指花瓣)较繁密,人有数之者,至七百余叶,面大如盘,中堆碎积叶,崛起圆整,如覆钟状,开头可八、九寸许。其花端丽精彩,莹洁异于他花”。《薛谱》名之为魏红,形貌为“肉红尖胎,梅红深浅相间,价自倾城”。并说“魏为后,信非虚语”。都极为称颂魏花之美,作为牡丹花后,当之无愧。可见明代以前的魏花,简直是肉红色的,现在早已失传。《余谱》上也已不载魏花,只载魏紫,并明了魏紫不是宋代的魏花。魏紫可能是魏花与紫色父本杂交的后裔,而现在观其形色,现实并不相符花后的美称。
3 欧碧与豆绿
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以下简称《陆谱》)中记有“碧花只一品,名曰欧碧,其花浅碧而开较晚,独出欧氏,故以姓著”。这是蜀中育出的欧碧品种。另宋?张邦昌《墨庄漫录》曾记有:“洛阳花工宣和中以药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作浅碧色,号欧碧,岁贡禁府”。云云得出的浅碧色花只是染成,绝不能成为品种。欧碧品种厥后还见于《薛谱》中,说亳州人叫它“佛头青”,大梁(古赵地,现河北)人叫它“绿蝴蝶”,作者的父亲又另给起名“萼绿华”,以是欧碧、佛头青、绿萼华均为同物,开淡绿色花。证之《燕都游览志》载:“武清侯别业……园中牡丹多异种,以绿蝴蝶为第一”。可见明代时名虽改而物尚存。有人疑现今的豆绿就是欧碧,但考《余谱》,豆绿是“出自亳州邓氏,曹花多移自亳”。《薛谱》中也谈到“豆绿出自邓氏,千层起楼,确是异品”。《余谱》中不列欧碧,而有“雨过天青,色微青而开晚,或以欧碧当之”。这说明他知道当时曹州欧碧已绝种,人们用雨过天青来顶替欧碧。由此可知,欧碧这一古老品种,在明代曾更名,到清代绝种。而豆绿是明代亳州育出的,这两个品种在明代曾并存,不能混为一物。
4 二乔
二乔一名是指开双色的牡丹花,古又名转枝。唐代就已有开二色花的品种,晚唐诗人吴融曾有咏红白牡丹诗:“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当中月?s波”。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有“潜溪绯本是紫花,忽于丛中特出绯者,不外一、二朵,明年转移他枝,洛人谓之转枝花”。说明潜溪绯是可以开红紫二色花的。《周谱》中记有“二色红,宋元丰(公元1078~1084年)年间出于银李园中”。一朵花能开出深红、浅红二种色彩。《薛谱》中所记转枝品种是红白二色,可见旧时名转枝的,现实有两个品种,一是花开深、浅红的、一是红白二色的、现今的二乔是开深红(紫红)、浅红(粉红)二色的品种、开红白二色的品种已佚失。
5 紫绣球
紫绣球在宋代已有,《周谱》记其“叶密而圆整,因得绿球之名”。《陆谱》则称其为“天彭紫花之冠”,是蜀中彭州最美的紫色牡丹。现在菏泽、洛阳、兰州三市牡丹圃中仍有紫绣球,但不似彭州紫绣球色彩鲜丽,花形也不似彭州的花朵高耸呈长球形,见者无不夸奖,因此彭州的紫绣球至今仍可以说是天彭紫花之冠。与洛阳、菏泽、兰州的紫绣球是同名异物。
6 刘师哥
在四川彭州见到一中原未闻的品种,当地名刘师哥、花白色略显粉晕,开异型花,不同年份开荷花型至皇冠型,花瓣基部无紫斑。花开丰满的年份,十分娇美,有人疑即是赵粉,它与赵粉确有类似之处,但赵粉株形大,年年满株盛开,不似刘师哥娇弱,但花色较刘师哥深,其外瓣与内瓣的不同不及刘师哥不同之大,况从赵粉之得名应为荷泽赵楼牡丹产地所培育,故二者显然不是一物,那么刘师哥又是何以得此名?考北宋《周谱》称牡丹闻名“刘师阁,其花开头可八、九寸许,无檀心,本出长安刘氏尼之左右,因此得名,微带红黄色,如美人之肌肤,莹白温润,花亦端整,然不常开,卒数年一见花耳”,又查《陆谱》则确载刘师哥之名,列入白花类,“微带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二者的形貌,与我们所见者平等,尤其《周谱》还纪录了此花数年才开一次花的特点(应是数年才得一次好花――呈皇冠型),只是从北宋到南宋已经以谣传讹,其名称由刘师阁转为刘师哥,陆游已不知其名之由来了。但可判断,此系一古老品种无疑。
品种的名称代表着某一特定的品种,具有一定的色彩、花型、光泽或其他某些特色。固然,差不多上千年的牡丹品种,历经世道沧桑,天灾人祸,保留下来确属不易,如果好品种失传了,也在所难免,应当是宁缺勿滥,不能冒名顶替,由于它代表花文化的一部门。宝贵的品种失传了,自然令人婉惜,但冒名顶替者姿色均差,鱼目混珠,岂能给人以美好的遐思?此种情况,其他的传统名花也有,这里只说牡丹,近年来菏泽、洛阳、兰州、北京等地都相继培育了一些形、色兼优的好品种,如果更能培育出胜过现在的姚黄、魏紫和其他古老佚失名品,经判定到达原本真品的姿色,不妨命名为新姚黄、新魏花……,这是牡丹育种工作者一定能做出的孝顺。
汤忠皓2021年生/北京人/2021年结业于前中心大学园艺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开国后在北京、南宁从事园林技巧工作/教授级高等工程师/并加入《金花茶基因库树立和繁殖技巧钻研》,获国家科技提高二等奖;重要论文《中国古代兰蕙辨析》在东京第12届天下兰花会议编入论文集、《中国兰花的评赏》加入新西兰的奥克兰第13届天下兰花会议编入论文集中/本会会员,本刊编委。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0039.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