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景观绿化

中国盆景美学

导读

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学特点是求雅脱俗,形神兼重,十分讲究含蓄美,朦胧美,意境深远。讲究以实景托虚景,虚实结合;讲究层次和景深,以达到“有限变无限,有界变无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人入胜,令人遐思”、“不尽之意,回味无穷”。中国盆景素以……

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学特点是求雅脱俗,形神兼重,十分考究蕴藉美,朦胧美,意境深远。考究以实景托虚景,虚实结合;考究层次和景深,以到达“有限变无限,有界变无界”、“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引人入胜,令人遐思”、“不尽之意,回味无限”。

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异的作品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要使作者发生这种艺术魅力,就必须遵照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机动的运用艺术辨证法,处理好风景造型中的各种矛盾,到达既多样又统一的效果。

“师法造化”是盆景创作的重要原则。它是指观测自然,学习自然,把握其纪律,从中吸收创作源泉,使作品真实地更高更好地显示出自然风景。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中,还须对显示对象举行分解、研究,捉住风景特点,“繁是求简”,使作品加倍集中和典型。

创作优美盆景作品,要做好“主次分清”,应该采取各种对比和陪衬的手法,使主体突出,意境上,应该寻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终而到达“虚实相生”。

为了创作优美作品,盆景的结构不能所有塞满,须根据显示力度的需要,作出一定的空缺处理,以虚代实,使观者有自由想象的天地。

盆景中的风景放置,要做到“疏密适合”,即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节奏上,可通过崎岖,升沉,疏密,开合等纪律的变化,显示一种“韵律”,以转达人的生理情绪,加强作品的显示力。

优美的盆景作品,对盆景的态势要求十分严格,较忌四平八稳,须注重取势导向;即有意识地部署出动势,以到达“消息相衬”,使作品显得生动而有气焰。

盆景中风景的形体或色彩,应有轻有重,同时要形成纰谬称的平衡,这就是“轻重相衡”。

盆景中风景的比例放置,要做到相互“顾盼呼应”,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优美的盆景造型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既不能一味粗放,也不能过于纤细,而应该有粗有细,“粗中见细”,这样才能重点突出,对比鲜明,形神兼备。

“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盆景中的风景不能所有遗露在外,而应“露中有藏”,以引起观者丰富的遐想,从而有利于意境的再缔造。

盆景艺术,既不能太普通,也不能太奇异。太普通没有意见意义,太奇异又失却自然。做到“平中见奇”,方为上乘。

盆景的造型,不能一味求刚,也不能一味求柔,应该使之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以到达“刚柔互济”。

巧与拙是辩证的关系。在盆景艺术中,巧虽然是一种美,实在拙也是一种美,二者缺一不能,故应做到“巧拙互用”。

自然界枯荣并存。在盆景中,也经常通过“枯荣对比”象征生命与死亡的抗争,并从中显示生命的活力。

盆景要在小小的盆中显示出很大的境界,必须采取透视规则,做到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中国盆景除了采取定点透视(即视点牢靠)以外,另有一种纪律的散点透视(即视点可按一定纪律移动),可以显示出极大范围的景观。尤其是山水盆景更是云云。

盆景中各种风景的体量,标准,应处理得“比例适当”。这样既能合乎自然情理,又可起到对比,陪衬的作用,使作品到达小中见大,由近求远。

盆景中的“色彩处理品”,重要体现在选材和设置上,中国盆景崇尚色彩简炼,蕴藉,古朴,素雅。

优异的盆景作品,应该“情景融会”。即盆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应该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情绪和美学造诣,使观者能触景生情,从有限的风景中发生无限的遐想。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9275.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