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病害防治

梅花常见病害

导读

梅花缩叶病、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衰弱,花量……

梅花缩叶病
一、危害症状
重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外面粗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酿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虚弱,花量削减。
二、发病纪律
以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在寄主芽鳞内外病梢上越冬。菌丝为1年生或多年生,芽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继续芽殖,后者有休眠和抵制不良环境的作用,在渡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形成芽孢子侵染寄主。翌年4月上旬病菌开始侵染,5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截至发病。病菌1年侵染1次,偶然也发生再侵染。但由于气温高,条件不适,危害不显著。冷凉湿润的天气较适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20℃左右较适于病菌的生长,28℃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害不能发生。早春连阴雨或多雾天气,晦气病害发生。
三、防治技术
1、如冬季需要修剪,一定要捡拾清洁掉落的梅叶、梅枝,扫除清洁梅园。结合冬剪,在追肥管理时,多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或较好不施氮肥,以促进梅树枝叶的结实生长,提高植株对梅花缩叶病的抗病能力。
2、春季如需要剪枝,把剪掉的病枝、病叶带出园外,集中销毁,以削减下一年的病菌来源。在剪除病枝、病叶时,可把铰剪放入1∶1∶100的波尔多液中浸泡3至5分钟,然后再剪。
3、可在梅花的叶芽刚膨大时,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00的波尔多液。每年喷1至2次,延续防治2至3年,效果较好。注重,在喷药时,万万要均匀喷雾,使药液形成药膜。
4、对盆栽的梅花,除在冬、春季节举行剪枝、剪叶,并把病枝、病叶远离花盆销毁外,花盆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干燥,这样,有利于抑制病菌的发生。如已发生了梅花缩叶病,则按上述药及浓度逐盆喷洒。
梅花疮痂病
一、症状
重要危害枝梢,也可损害叶片。新梢被侵染后,先发生浅褐色圆形小点,边缘带紫褐色。到秋季,病斑直径可扩大到3毫米左右,紫褐色或黑褐色,略突起。第2年病斑酿成灰色至暗灰色,并生有玄色小点,后逐渐扩大,直径2至3毫米,病斑小而数目多。在叶上的病斑为多角形,淡绿色。
二、发病纪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翌年4至5月发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穿透寄主表层而侵入。侵入后,菌丝不深入寄主组织和细胞内部,反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的间隙举行扩展繁殖,并形成束状或垫状菌丝体,然后从其上长出分生孢子梗,突出寄主角质层而外露。病害潜育期达30天左右。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广,从2至32℃,较适温为18至24℃。春季和初夏多雨湿润利于发病,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至6月气温较高,多雨、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
三、防治方式
1、结合修剪,彻底剪掉发病的枝条,并带出田外销毁。
2、新栽植的梅园,注重密度不要太大,以免梅花长大后因密度太大,梅花枝条因风雨相互摩擦、碰撞,使得病菌相互传播盛行。
3、加强肥料的科学管理,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施肥不要太多,以少量多次为好。
4、在梅花发芽前,喷1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5、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福镁锌可湿性粉剂300至500倍液,每隔5至7天喷1次,共喷2至3次。
梅花褐斑病
一、症状重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后,先发生紫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略带轮纹,边缘呈紫褐色,病斑中心灰白色或褐色,后期偶然在病斑两面有灰褐色霉状物,染病组织脱落伍形成穿孔,穿孔后孔的边缘整齐,病斑多的叶片易脱落。
二、发病纪律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或以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发生分生孢子举行首次侵染,也有的是子囊孢子萌发侵染。子囊壳生于落叶上,球形或扁球形。子囊圆柱形或棍棒形,子囊孢子纺锤形。一般6月开始发病,8至9月发病重,雨水多,梅花弱,有利于病害发生。
三、防治方式
1、冬季结合修剪,清除重病枝,清扫落叶,集中销毁,削减越冬菌源。
2、保持梅花的清洁卫生。因梅花褐斑病开始发病时间早,温度高,应对平时发生的落叶、败枝、病叶、病枝扫除清洁,防止病叶、病枝在夏天梅园成为初侵染源。
3、清算好梅园的灌排系统,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因梅花褐斑病在夏秋季节雨水充沛时才侵染,雨水多是梅花褐斑病发生侵染的有利条件之一,清算好排灌系统能有用地控制雨水,抑制病害发生侵染。
4、在冬季或早春梅花发芽前,喷波美2至4度的石硫合剂。或在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至6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粉500至600倍液。
梅花炭疽病
一、症状
重要危害叶和嫩梢。在叶片上先发生近圆形或椭圆小褐斑,后逐渐的扩展成较大的斑,直径3至7毫米,叶缘上的病斑呈圆形,色灰至灰白,边缘紫红色,其上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二、发病纪律
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被害的嫩梢及落叶中越冬。翌年,侵染新抽出的叶片及嫩梢,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一般5月开始发病,到10月发病结束.其中以7至8月发生较重。秋季,在自然条件下可发生囊壳,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分生孢子梗短,排列成层,突破表皮。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无色,1℃至32℃都能萌发,以28℃左右萌发情况较好。
三、防治技术
1、实时清除落叶,结合修剪去除重病梢,并集中销毁。
2、新栽植的梅花,栽植前用1%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5至10分钟。
3、注重栽植后密度不要过大,否则,容易发生该病。
4、施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尽管不用或少用氮肥,应以磷钾肥为主。
5、在4月下旬,喷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
6、在举行施药防治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中的铜离子可能对梅花发生药害,如要施用,一定要做试验或者在发芽前使用。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8359.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