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月季大袋蛾又名大蓑蛾或躲债蛾,属鳞翅目、袋蛾科,是一种分布普遍、食性多样的害虫。
为害对象
月季、牡丹、菊花、唐菖蒲,栀子花、杜鹃花和山茶花等百余种花卉植物。
为害特点
重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将叶肉食尽而仅残存叶脉,植株上常见由碎叶或枝梗丝结成的袋囊。
形态特征
成虫牝牡异形。雄虫有翅,体黑褐色,长15-20毫米,胸背有5条黄色纵纹,前翅近外缘有4-5个透明斑。雌虫无翅无足,体纺缍形,长20-30毫米,腹部第七、八节间有黄色环状茸毛,雌虫生活在袋囊内。
卵黄色椭圆形,长0.8毫米,宽0.5毫米。
幼虫初龄黄色。3龄开始牝牡异型显著。雌幼虫体较大,头呈深棕色,顶有环状斑;雄幼虫体小,黄褐色,头部蜕裂线及额缝线呈白色。
蛹雌蛹枣红色,雄蛹赤褐色。
袋囊灰褐色纺锤形。雌虫袋囊较长,为60毫米左右,雄虫袋囊较短,50毫米左右。袋囊外常有碎枯叶和枝梗附着。
发生纪律
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在天气温暖的华南地区1年2代,翌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化蛹,3月中旬至4月下旬羽化并交配产卵,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卵孵化为幼虫;第二代幼虫约7月上、中旬化蛹,7月下旬羽化,8月上旬幼虫孵化,直至后年春幼虫化蛹羽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年1代,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并产卵,6月中、下旬左右幼虫孵化而出,一直危害至11月左右时入越冬状态。成虫多在下午和晚间羽化,雌虫羽化后留在袋囊内,与雄虫交配后产卵于囊中。每雌虫产卵量可达上千粒。产卵后雌虫死亡。初孵幼虫爬出母囊后在枝叶上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在适宜寄主上吐丝缀取叶屑或少量枝梗营建袋囊,幼虫藏于袋内取食叶片。气温与幼虫取食量有关,气温愈高,取食量愈大。幼虫喜光,常聚梢头为害。雄蛾具趋光性。
防治方式
1.人工摘除袋囊,清除幼虫。若虫口较大,可于冬季早春集中举行摘除;若仅零星发生,可于平时管理中发现后实时摘除。
2.药剂防治。在幼虫孵化期或幼龄期(3龄前,袋囊<1厘米)实时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2000-5000倍液效果较好。
3.生物防治。可实验用大袋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青虫菌液喷雾举行防治。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