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种植技术

芍药常见病害防治

导读

芍药灰霉病症状一是叶部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呈褐色或紫褐色,具不规则轮纹,空气湿度大时长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茎上病斑褐色,呈软腐状,基部被害可使植株倒伏;花部被害变成褐色、软腐,产生灰色霉状物。二是叶部边缘产……

芍药灰霉病症状一是叶部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呈褐色或紫褐色,具不规则轮纹,空气湿度大时长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茎上病斑褐色,呈软腐状,基部被害可使植株倒伏;花部被害酿成褐色、软腐,发生灰色霉状物。二是叶部边缘发生褐色病斑,使叶缘发生褐色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梗软腐,外皮腐烂,花梗被害时影响种子成熟。
发生特点 芍药灰霉病病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冬;设施种植中的高温顺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量形成和传播;氮肥施用偏多,栽植过密、湿度大而光照不足时均易受病菌感染;芍药温室催花时,此病常引起花蕾萎缩、腐烂。此病在芍药设施种植时多在其开始展叶初期发生。
防治方式 秋季芍药落叶后,清除病株残枝枯叶,集中销毁并深埋。合理轮作,改变病原菌的生计环境。多雨季节实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降低植株发病率。注重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倍至10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每隔7至10天一次,共喷3次。
芍药褐斑病
症状 芍药褐斑病又称红斑病,重要危害叶片,也在叶柄和茎部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近圆形紫褐色黑点,随着黑点扩大,逐渐形成中心淡褐色,边缘紫褐色的病斑,病斑后头褐色,其直径2厘米至3厘米,质脆,易破碎。病斑上生有玄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特点 褐斑病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病害在田间一般从6月份开始发生,7至8月雨量多,为发病高峰期,9月份病害截至生长。
防治方式 秋季植株枯萎后,清除病残枝叶集中销毁或深埋。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卫生,挖好排水沟以利于雨季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削减发病率。合理密植,使生育中后期株间能保持良好的透风透光条件。注重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时用65%代森锌500倍至6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交替喷雾,每隔7至10天用药一次,直到9月为止。
芍药叶斑病
症状 芍药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往往造成发病植株叶片枯黄、焦枯,提早脱落,生长势虚弱,影响根部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褐色近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呈同心轮纹状。严重时,叶上病斑散生,圆形或半圆形,直径2毫米至20毫米,褐色至黑褐色,有显著的麋集轮纹,边缘有时不显著,天气湿润时,病斑后头发生黑绿色霉层。
发生特点 叶斑病一般秋季发生较多且严重,且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期较叶霉病晚。
防治方式 深翻土地,执行3年以上轮作。结合中耕除草、摘蕾等,摘除植株下部病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至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至1000倍液,或者夹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至4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交替喷雾,每隔12天至15天1次,连喷两三次。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37860.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