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种植技术

单干类棕榈科植物大苗移植技巧

导读

棕榈科(Palme)植物树型优美,被广泛用于南方庭院及小景绿化。但用大苗绿化,常出现种植成活率偏低,植后生长缓慢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生长于迁拆、扩建用地中的大苗需被移动,我们在多年的园林施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

棕榈科(Palme)植物树型优美,被普遍用于南方庭院及小景绿化。但用大苗绿化,常出现栽植成活率偏低,植后生长缓慢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绿化历程的加速,一些生长于迁拆、扩建用地中的大苗需被移动,我们在多年的园林施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点提高单干种类棕榈科大苗移植成活率的技巧:
一、移植前的准备:
l、对将要举行移植的苗木提前断根处理,断根后土球大小约为地径的二倍,断根处深度50―60厘米。它出的断根土应;青除石块、碎根后实时回填,并做好保湿:目的是煅炼苗木的适应性,趋生新根。断根后较好保留30天以上,待新根开始萌动时才移植。若采取假植苗,效果更好。
2、打穴备耕:栽植地点在移植前20天打穴,穴规格一般是土球的1.5倍。打穴的土壤露天暴晒一段时间,回填土较好用预先准备好的夹杂土:塘泥+农家肥或蘑菇土壤+适量的熟化磷肥+适量河沙,沙:泥=4:6。
二、栽植时间:
在珠三角地区整年可移栽,但较佳移植时间为每年的春、秋两季。尽管阻止夏、冬两季,尤其是1月和7月。棕棕榈科多数喜温、喜湿,夏天气温高,苗木自己的水分蒸发快,容易造成失水过多而影响成活;冬天气温低,有些地方甚至有霜;东及强寒风,容易造成苗木;东伤甚至冻死。
三、移苗:
有些棕榈科大苗树茎较粗,移苗的工作量大,苗木极易受伤,由此,移苗日寸要用麻袋或稻草包扎树干,特别是树干与叶柄分界处的青绿包干部门。一则保扩树干,二则保湿及防晒。此外,起苗时结合修剪叶片,一般去除老叶、保留叶片的40~45%(详细根据树势强弱而定);同日把叶十连叶柄剪去l/5,以尽管削减水分的蒸发。
四、栽植:
苗木较好当天1挖当天种完,因时间过长,苗木水分蒸发大,容易因失水影响成活。若当天不能种完,应用荫网盖好和每天在叶面上喷少量的水,做好遮荫及保湿
1、回土:苗木定好位置,即回土。回土到土球的一半高时先:将松工压实。回工完毕,土墩做成周围稍高中心稍低的“储水盆”,以利淋水保湿。
2、淋水:回土后马上淋足定根水,淋水前先用竹杆等插实土球周围的松土,直至松土不再下沉。
3、牢靠:支持物有多种,用三根竹搭成三角状支持是较经济实用的一种。绑扎高度在树干(肉干)的2/3处。
五、植后管理:
l、保湿:每天喷淋叶片及树干包扎物2次(早晚各一次),雨天除外。以喷湿叶片及树干包扎物为度。根部一般不淋水,因淋湿的叶片及包扎物会有多余的水往下游,土球积水极易造成烂根。树头周围复盖稻草防晒,防止土壤温差变化过大造成土壤板结,以及保持土球周围的土壤松散,湿润通气,有利于新根萌生。
2、防风:因移植的棕榈植物大苗一般较高,且移植后常受雷雨大风的影响,故植后要定期检查支持物是否松脱,特别是大风过后若发现树千倾斜要实时扶正绑扎。
3、追肥:植后约一个月可用0.5的勺尿素水作根外喷追肥,追肥时间半个月左右一次;待长出第一片新叶且老熟后,用充分腐熟的花生麸举行挖穴施肥;挖穴位置在土球边缘以外开环形沟,开沟宽度及深度各为30厘米,肥料与回复土要夹杂均匀。
4、虫治病:新移植的棕榈科大苗由于树势相对较弱,极易受病虫的危害,尤其是嫩叶及心叶。杀虫可用5%甲胺磷加5%氧化乐果施杀。现在,外来人侵的害虫“椰心叶甲”对棕榈科的危害相当严重,成虫、幼虫集中于尚未睁开的心叶叠间啃食9十肉,导致新抽出叶片部门或所有叶片枯死,受害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枯死。防治方式有好几种:①8l%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②10氯氰菊酯500倍液;③“椰甲清”等均能到达很好的防治效果。根据现实操作,我们以为较简单利便而长效的方式是在栽植时结合绑扎用“椰甲清”挂包在心叶上防治。
棕榈科大苗植后一个月左右可根据其叶片是否保持青绿大要确定其是否成活,但要真正确定其成活,一般要等一个生长季节后,以其是否已发出新梢、新根为标准。我们采取上述的移栽技巧施工后,移栽成活率由巧75%提高到90%以上,且上述技巧操作,性强,因而很有需要推广应用。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28493.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