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种植技术

杨树斑枯病

导读

症状杨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其病斑特点因寄主和病菌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毛白杨斑枯病最初在叶片正面出现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直径0.5~1mm,以后扩大成多角形,直径2~10mm,中央灰白色或浅褐色,边缘深褐色。斑内散生或轮生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

症状杨斑枯病重要危害叶片。其病斑特点因寄主和病菌种类的不同而有不同。毛白杨斑枯病较初在叶片正面出现褐色近圆形小黑点,直径0.5~1mm,以后扩大成多角形,直径2~10mm,中心灰白色或浅褐色,边缘深褐色。斑内散生或轮生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背有叶毛的叶片,病斑不显著;无叶毛的叶片,叶背也可见病斑和小黑点。一个病叶上,可生数十个病斑,相互毗邻成大斑后,叶变黄,干枯早落。
病原全天下有9种壳针孢菌能引起杨斑枯病,在我国仅发现有两种,杨生壳针孢(Septoria populicola Peck)和杨壳针孢(S.populi Desm.),其有性时期划分为杨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populicola Thomp.)和杨球腔菌[M.populi(Auersw.)Kleb.]。此两种病菌有性型在我国尚未发现。
这两种病菌无性型的形态重要区别是:杨生壳针孢的分生孢子细而长,有多个隔膜,杨壳针孢的分生孢子圆柱形或腊肠状,有一个隔膜。侵染毛白杨的杨生壳针孢,在我国分布较广。其分生孢子器黑褐色,近球形,位于叶表皮下,直径115~140μm。分生孢子细长,微弯曲,无色,有3—5个隔膜,大小32~48μm×3~5.5μm。10月份以后,病斑内混生小型性孢子器,位于叶表皮下,近球形,黑褐色,直径60~71μm。性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4.5~6μm×2.5~3μm。杨壳针孢的分生孢子30~45μm×3~3.5μm,在新疆有纪录。
发病纪律:杨斑枯病菌在病落叶内越冬。外洋研究证实以子囊孢子作为春季第一次侵染菌源,我国尚不详。毛白杨斑枯病,在河南于6月中下旬在苗木上发生,下部叶先发病,渐向上部蔓延。7~9月为盛期,9月病叶开始脱落。幼树发病较晚,10月开始落 叶。夏、秋季多雨,苗木和幼树栽植过密,均有利于病害扩展。河南的箭杆毛白杨易感病,河北毛白杨和小叶毛白杨较抗病。
防治措施:毛白杨斑枯病是苗木和幼树叶部的重要病害,晚秋要实时网络病落叶并销毁,以削减越冬菌源。7~8月,适当摘除苗木下部病叶,防止病菌向上部叶片感染,并可改善透风透光条件,削减发病。7~8月发病初期,喷1;2:2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400~500倍液或粉锈宁,每15~20天喷一次,共喷二至三次,防止叶片感病。选用抗病的河北毛白杨,小叶毛白杨或其他抗病速生的优良品系。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20289.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