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上半年去台湾采访时,闻名的台湾田尾公路花园有一拨“盆景迷”听说记者是王永康家乡来的,纷纷打电话邀约去做客。用他们的说法,“在中国盆景界,不知道王永康台甫,那不算玩盆景的。”
“唐风展”,大陆盆景评选的较高声誉,王永康是评委会主任;“华风奖”,台湾盆景界较高奖项,王永康是受邀担任评委的大陆第一人;有六十年历史的BCI(国际盆栽协会)命名的“国际盆栽大师”榜单上,中国人屈指可数,王永康赫然在目…… 一个貌不惊人的常州人,玩盆景玩出了“台甫堂”。
他和每棵树都有着“生命的交流”
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走进位于武进开发区滆湖畔的随园。进得园内,烟雨拂渚,隐约朦胧中,水石相映。
园子里花木种类众多,看似漫无章法,细细端详,却是以自然为宗,结构有法,绝非丛莽一片:栽高峻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浏览,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那些翠绿,不动声色为园林衬色,蔓草、藤萝,平添着山林野趣;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让整个园子生趣盎然。
提起“随园”两字,或许有人会想到清代袁枚的后花园。王永康在给他的园子命名的时候,对此全然不知。他说,之以是取这个名字,一是以为他自己做的这个园子崇尚的是随意自然,二是以为世间时机须求“随缘”。
这个园子,常州盆景界的朋友都称之为“常州盆景的活手刺”。常州的盆景兴趣者许多,而有能力建私人盆景园的太少了,加之随园地大景佳,王永康亦生性好客,于是许多人便将盆景存放于随园。久而久之,随园就成了常州盆景的“博物馆”、常州盆景发烧友的“会所”。
王永康不厌其烦地给记者介绍他的每一盆盆景——“你看这盆,没有万万年的造化不能能有云云形状”、“这是典型的文人姿势,狷介、遗世”、“这原本是别人抛弃的死桩,花了十年时间把它救活”、“这一盆是花200元买的,前不久有位日本客人说它值100万元人民币”……王永康较开心的,是“把每一棵濒临死亡的枯树重新焕发生命”。
在他的住宅前,耸立着一棵高峻的美国海岸松,这是尼克松访华时赠予给中国的,一共只有十来棵。有时的机缘,王永康把蜷缩在角落里的它移栽到自己门前,小心呵护,现在又重茂绿枝。
王永康说,他“熟悉自己的每一棵树”:几年前,4盆心爱的盆景被盗,为此,他悬赏十万元征求线索。虽然多年过去盆景并未找回来,然而每逢国内大型盆景展览,王永康仍然都去散发“悬赏令”。
痴迷若此,亦算得奇人了。
南大街,少年王永康栽植了第一盆迎春花
他到现在还记得,上世纪50年月的南大街,从青云坊转弯处,第一家是锡箔店,过来是老天泰茶叶店,然后是父亲租的屋子开的公和油漆店,大灼烁糖果店,义大布店,旧书店,天下书局,友谊商铺,五一眼镜店……
“父亲是山西临汾人,不远万里来到常州做油漆工,母亲是湖塘人,西部人的粗犷和江南人的温婉的综合作用,也许是造成我双重性格的一个缘故原因吧。”童年的王永康一边在南大街上和邻家女孩们踢毽子、玩手工,一边和青云坊的男孩子们一起爬树、撒野,俨然一个“孩子王”。
“把丛生植物养成独生,把独杆植物养成丛生。”这是王永康第一次接触盆景时学到的。
一位早年的国民党军医住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西式庭院里,老先生整日侍弄盆景,不辞劳怨。年幼的王永康见老人家身单力薄,搬运盆景时显得很是吃力,以是王永康叫来了青云坊的小伙伴们一有空闲就去帮助老人。
在与老人相处的时光里,王永康耳濡目染,逐渐喜欢上了那些造型别致的花花卉草,也逐步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栽植和修剪身手。王永康说,自己与盆景结缘,得益于昔时老先生的熏陶和指点。
王永康逐日看老先生栽花种草,自己忍不住着手实验。一次,他种的两颗黄豆发出了两株小苗,于是便牵肠挂肚每天去看,关注着它们的每一个变化。惋惜,母亲晾衣时,一不小心将竹竿滑落,竿头砸断了其中的一株小苗,王永康竟为此伤心不已,嚎啕大哭了半天。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06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