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图1 唐寿州窑黄釉瓷器(图片来自网络)
主体盆景说渊源
谈论中国主体(主流)盆景的源头,总离不开唐代另一位有文字记述的亲手制作过盆景的人,这就是中国艺术史上艺术才能较全面的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
和记述普寂亲手制作盆景的文字一样,记述王维亲手制作盆景的文字,也出自后唐冯挚的《云仙散录》。这两段文字划分是:“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僧普寂大好菖蒲,房中以菖蒲种成狮子、鸾凤、仙人之状。”
如对这两段文字举行详细分解,我们会发现:
1.普寂的盆景主体是菖蒲,王维的盆景主体是兰蕙。这说明在盆景形成的初始阶段,对于盆景素材的选择,普寂和王维的意见是平等的,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草本植物。
2.普寂的菖蒲盆景修剪成“狮子、鸾凤、仙人之状”,王维的兰蕙盆景则保持了植物的自然形态。前者人为的痕迹很重,有着较浓的工匠气,尔后者则崇尚自然,寻求“自然去雕饰”。
3.众所周知,盆景的组成须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景、盆、架。以是作为“景”的载体,“盆”或与“盆”有着平等成果的容器对于盆景来说是不能或缺的。然而在冯挚关于普寂盆景的记述文字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关于菖蒲载体的明确表述。虽说这可能与中国人的传统表述方式有关或是冯挚为求文字精练所致,但我以为,另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普寂植种菖蒲的载体并未能让冯挚发生兴趣,更谈不上留下深刻印象。否则,冯挚一定会用文字予以明确记述的。这转达出的信息无外乎是当时的普寂对盆景用盆的熟悉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4.与普寂的用盆理念和实践恰恰相反,王维的盆景用盆给冯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是冯挚一定要非常专心地专门在文字中予以明确记述:“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由于受历史范围,在今人看来,关于“黄瓷斗”中的“黄瓷”的记述不够正确,规范的称谓应是单色釉瓷中的黄釉瓷(图1)。黄釉瓷,始见于唐代。唐时,天下只有湖南长沙、安徽寿州、河南密县、陕西铜川等少少数几个地方可以少量烧制。到了明、清时期,这种黄釉瓷甚至成了皇家宫廷的专用瓷,可见黄釉瓷的珍贵。黄瓷斗的“斗”,是旧时用于粮食交易的一种计量容器(图2),一“斗”粮食重约15市斤。“斗”的形状许多,材质各不相同,常见的多为木质的,也有柳编的,另有少量是金属的,等等。王维盆景所用的黄釉瓷制作的斗状容器,用料考究,质地上乘,形式新颖,色彩雅丽,线条明快,规格适中,是一种能体现协调美感、提高盆景品位的极佳盆器,足见王维对盆景用盆的高度重视。王维的这种用盆理念和实践对中国盆景的影响非常大,直到1300多年后的今天仍被沿用。如果有人说王维的用盆理念和实践促进了中国盆景“三要素”(景、盆、架)的形成,我以为一点也不为过。
图2 木质的斗,古代的粮食计量器(图片来自网络)
5.普寂的盆景,除了主体菖蒲外,再无他物——没有客体物件,没有掩饰物,更没有其他任何具有装饰性的物品。而王维的盆景较之普寂盆景,内容就丰富得多了。王维的盆景,除了主体兰蕙之外,还“养以绮石”。绮石成了王维盆景一个较大的亮点,而这种显示形式,在今天的盆景中依然能找到踪迹,只不外今人将其称为掩饰石而已(图3)。
图3 共沐东风 黄杨 李运平作
6.王维为什么要在盆中放一块对兰蕙的生长盛衰没有任何关系的石头呢?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冯挚在记述文字中没有使用“置”、“放”、“摆”、“搁”等常用字,而选用了一个让人颇感意外的“养”字。有人不禁要问:本无生命特征的石头怎么能“养”呢?唯一的谜底只能是,身为唐代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的王维,在将自己的绘画经验和“诗言志”、“诗缘情而发”的诗歌创作理念以及音乐的节奏、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艺术特征和理论等借鉴于盆景创作以后,作为盆景的基本显示元素、本无生命的石头,就发生了一种巧妙的蜕变。于是,在王维眼中,这块本无生命的绮石,蓦然间华美转身为一块拟人化的有生命的“活石”了。而把这样一块“活石”“养”起来,也就变得通情达理了。这块绮石不仅对盆景营构画面起到了陪衬、渲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满足了创作者对生理情绪、意志品质、社会人生甚至宇宙精神的诉求。可以绝不夸张地说,王维的盆景“养以绮石”,是中国盆景史上一项前无昔人、无与伦比的伟大创举。中国盆景今后有了各种配件的普遍应用,有了艺术意境的创作寻求,有了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更为重要的是王维的这一创举,对成立中国盆景的艺术职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催化、支持和稳定的作用。王维的“养以绮石”还历史性地开创和规范了中国盆景的基本显示模式,即石与植物的组合。王维的这种盆景模式,受到后世文人特别是文化精英们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推许。如施耐庵就曾在其名著《水浒传》(第81回)中专门写过宋代的松石盆景:浪子燕青造访京师名妓李师师,“入到客位前,见周回吊挂名贤字画。阶檐下放着三二十盆怪石苍松。”而元画家李士行的《偃松图》以及清叶芳林、方士庻的《九日行庵文燕图》(图4)等,画的都是树与石结合的盆景。再看看现代中国盆景,其显示形式丰富多彩,而树与石组合的盆景更是琳琅满目。不管是以树为主兼以体量很小的单体掩饰石组成的盆景,照样以石头为主兼以树木为辅的山水盆景、树附石(图5)盆景,抑或是石、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甚至险些均分的水旱盆景、树石盆景(图6)等等,无不是王维盆景制作理念、方式、模式的延续和拓展。已故闻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先生提出的“树石盆景”看法及其高足、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张志刚君所著《中国树石盆景》一书的文化源头和理论根据,就在这里。
图4 叶芳林、方士庻绘的《九日行庵文-图》(局部放大)
图5 树附石盆景(图片来自网络)
图6 高山流水 张志刚作
7.“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中的“贮”字,也颇耐寻味。冯挚为什么不用“养”、“植”、“栽”、“种”等纵然信手拈来也可恰如其分、正确达意的字,而偏偏要选用一个出人意料、似乎不合常理的“贮”字呢?既然选用了这个不寻常的字,那么“贮”字背后就一定蕴藏着极纷歧般的信息。查“贮”,意为贮藏、存放。原来王维的兰蕙不是直接栽种在黄瓷斗里,而只是在黄瓷斗中暂时存放,也就是说黄瓷斗只是兰蕙的间接载体。因此,“贮”字所透出的信息应是:王维出于对黄瓷斗通气性较差、晦气于兰蕙正常生长等诸因素的考虑,就独出心裁地将兰蕙直接栽植在价格低廉但通气性较好的瓦盆中,然后再将栽植了兰蕙的瓦盆放入价格昂贵但极具观赏性的文雅明丽的黄瓷斗中。这就是今人口中常说并经常使用的“套盆”。王维无疑就是谁人乐成地发现晰“套盆”技术并泽被后世的智者。
8.冯挚的文字记述说,王维的兰蕙盆景“累年弥盛”。王维培育多年的兰蕙盆景为什么会长势越来越好呢?很显然是由于王维非常重视盆景的后期管理,考究科学,措施适合,技术高明。因此,“累年弥盛”也从另一个侧面为我上述“套盆说”的可信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套盆”就是王维重视盆景科学管理措施中的一项新的发现。王维开启了中国盆景应用科技手段的先河。直至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9.王维不仅是诗人、画家、音乐家,照样一位园艺家。在现在所能查阅到的中国园林史着中,险些每部史着都市专门介绍王维的私人园林辋川别业(在今陕西蓝田县境内),可见王维的私人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影响力。而从纪录王维与其密友裴迪吟咏辋川别业的诗(《辋川集》)中,人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王维营构的辋川别业,无不四处体现中国造园艺术的较高境界——“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勿容置疑,王维的园林审美情趣、园林营造手法与他的盆景审美理念以及盆景创作实践等都十分吻合,互为印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自唐代起,中国盆景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概:由普寂开创的造型如“狮子、鸾凤、仙人之状”的“象形盆景”和由王维开创的“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的意象盆景。王维开创的盆景,也是被今人广为认可的占中国盆景统治职位的主体(主流)盆景。那么普寂盆景和王维盆景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普寂与王维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且看下一章。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news/7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