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胡永红博士领导的牡丹组学与种质资本创新研究组在油用牡丹研究方面又取得新希望,该研究成果以“Fatty acid profile in the seeds and seed tissues of Paeonia L.species as new oil plant resources”为题最近在线揭晓于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Reports”上。
该研究系统比较了芍药属11个种及品种(牡丹组10个种和芍药组1个种)的种子脂肪酸组份,并进一步比较了3个牡丹种的种子不同组织(种皮、胚和胚乳)的脂肪酸组分。效果解释所有供测牡丹(包罗芍药)的种子油w6/w3<1,远远高于天下卫生组织对健康食用油的要求标准(世卫组织标准:w6/w3<5),每个种至少有14种不同的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到达90%,而a-亚麻酸(C18:3D9,12,15,a-linolenic acid,ALA)含量为26.7%–50%、油酸(C18:1D9,oleic acid,OA)含量为20.8%–46%、亚油酸(C18:2D9,12,linoleic acid,LA)含量为10%–38%。脂肪酸组份在牡丹组不同亚组和不同种间存在不同。肉质花盘亚组的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和大花黄(P. ludlowii)的OA>ALA,而革质花盘亚组的矮牡丹(P. jishanensis)、凤丹(P. ostii)、紫斑(P. rockii)、四川牡丹(P. decomposita)中ALA>OA。四川牡丹的ALA含量较高(50%)。凤丹和芍药种子中ALA>LA>OA;紫斑和四川牡丹中ALA>OA>LA。另外,本研究还首次报道了凤丹、紫斑和大花黄3个种的种皮、胚乳和胚中的脂肪酸不同分布。单从数目上看,种皮中仅有6种脂肪酸,胚乳中14种,而胚中高达22种。
该研究指出ALA、OA和LA含量在芍药科植物的不同种之间存在不同分布,展现了不同种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脂肪酸合成和代谢途径,研究也进一步解释牡丹(包罗芍药)是一个研究脂肪酸合成途径和ALA高效累积机制的良好研究系统;而所有牡丹(包罗芍药)作为新的油用作物存在着伟大的开发价值,这也为油用牡丹产业生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news/4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