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品种众多。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重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岂论营造防护林照样用材林,杨树都是重要的造林树种。尤其近10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停扩大,已成为天下上杨树人工林面积较大的国家。杨树高峻雄伟、整齐标志、迅速成林,作为北方重要绿化树种,沈阳近几年大量栽植,普遍栽植的品种有新疆杨、银中杨、大叶杨、青杨、小叶杨等。由于栽植过密,造成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现将其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总结如下。
1杨树溃疡病
1.1症状
在枝干皮孔边缘出现圆或椭圆形灰褐色泡状小斑,斑径5~20mm为多,泡内充满无色无味液体,后期水泡破碎后溢出液体,不久病斑凹陷呈深褐色,皮层腐烂变黑。春季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粒(分生孢子器),秋季病斑上出现粗黑粒。
1.2发病纪律
多发生在主干及粗枝上,病菌多由皮孔侵入,通常4月初发病,5月为第1发病高峰期,6月病情缓慢,8月中旬后病情又上升,9月末至10月上旬为第2发病高峰期。雨多病害重,栽植地低洼、排水不良、密渡过大及长势虚弱树木发病严重。观测解释,在起苗、运输、栽植等生产历程中,创伤苗木有利于病害发生。
1.3防治方式
选择抗病品种,遵照适地适树原则,树木随起随栽,严禁假植期过长,缩短运输期。树木栽植后实时浇透水,保证栽植苗成活,削减病害。重视苗木来源,严格检疫,清除病枝干。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与春、秋防治相结合。在早春树液活动前或秋末树木休眠后,向干枝喷刷0.5°bé石硫合剂。发病初期向病部涂刷50%多菌灵5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均有较好效果。
2杨树黑斑病
2.1症状
此病害的显著特点是初期在叶后头出现凹陷针状黑点,后很快呈玄色隆起,并在叶正面发生相对应的黑点。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跨越1mm,黑褐色或褐色。小黑点常汇成较大玄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
2.2发生纪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靠风雨将分生孢子带到叶上,孢子萌发侵入叶组织,形因素生孢子器举行再侵染。雨季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发病重,盛行快,秋季病情减缓。
2.3防治方式
选择抗病杨树品种,如意大利ⅰ-69杨、ⅰ-63杨对黑斑病是高度抗病的无性系。合理修剪,保持树冠的透风透光,冬季网络并销毁落叶和病残体。发病初期喷洒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d喷1次,延续喷3~4次。
3杨树叶锈病
3.1症状
发生在杨树叶片上,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染后,形成黄色小黑点,以后在叶后头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即锈病病菌的夏孢子堆。受侵染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叶片枯死。
3.2发生纪律
4月中旬气温升高到15~16℃时病芽陆续出现,至10月下旬,温度不停降低,病害便截至发生。
3.3防治方式
早春病芽出现时期可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实时发现并摘除。也可在该期喷洒多菌灵800倍液以清除病芽,如辅以摘除病芽等措施可有用控制病害发生。
4杨树腐烂病
4.1症状
初发病时主干或大枝出现不规则水肿块斑,浅褐色,病部皮层变软、水渍,易剥离和具酒糟味,后病部失水干缩和开裂,皮层纤维星散,木质部浅层褐色,后期病部出现针头状玄色小突起,遇雨后挤出橘黄色卷丝,枝、干枯死。
4.2发生纪律
早春至初夏发病,沈阳每年4月末至5月尾发病严重,较严重时造成十几万株树木死亡。夏天截至发病,秋季再次发病,只有当树木虚弱时才侵染树木。因此,树木移栽时发病较严重。天气条件是影响腐烂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春季干旱多风,夏天炎热少雨,冬季非常低温或温差幅度大等。苗木质量低、栽植不规范、养护管理不善等均可导致该病严重发生。
4.3防治方式
适地适树,严把苗木质量关,加大养护力度,规范栽植。对发病植株严重的举行拔除销毁;对稍微发病的剔除发病部位的病斑,使用腐烂敌、甲基托布津、福美砷等涂刷。
5白杨透翅蛾
白杨透翅蛾属鳞翅蛾科。幼虫危害杨、柳树,苗木和幼树受害后,枝干形成瘤状虫瘿,易遭风折,造成缺株。
5.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20mm。头半球形,头与胸之间有橙黄色鳞片围绕,头顶有一黄褐色毛束 。胸部后头被青玄色、有光泽的鳞片覆盖。前翅窄长,褐玄色,中室与后缘透明,后翅所有透明。老熟幼虫体长30~33mm。初龄幼虫淡红色,老龄时黄白色,胸足3对,腹足5对。臀节后头有2个深褐色刺,略钩起。蛹纺锤形,褐色,腹部第2~7节后头各有横列的刺2排,第9、第10节刺1排,腹末尾有臀棘。
5.2生物学特征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恢复取食,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的高峰期,新孵化幼虫,6月上旬始见侵入,6月下旬为侵入高峰期。8月中旬化蛹并羽化为成虫,直至10月尾仍有成虫出现。成虫羽化时将蛹体的2/3伸出羽孔,然后脱皮,把蛹皮留在孔口长期不掉。成虫多在林缘或林木希罕的地方活动、交尾和产卵,夜晚静伏在枝叶上。多在一至二年生幼树的叶柄基部、有绒毛的枝干上、旧虫孔内、机械损伤处及树皮裂痕中,卵期约10d。幼虫孵出后有的直接侵入树干内,有的则爬至别处找到适就地所再侵入。如果在嫩芽上为害,可使嫩芽枯萎脱落;如果为害侧枝或主干,可形成虫瘿。幼虫侵入2d后就可在侵入孔外看到粪屑。当枝干枯萎或折断时幼虫可转移到其他的枝干为害。虫道长2~10cm,倾轧的粪屑常与丝粘结在排粪孔口处。越冬前幼虫在虫道末尾吐少量丝做薄茧越冬。幼虫老熟后在虫道端部吐丝粘结木屑做蛹室,在其内化蛹。
5.3防治方式
严格举行检疫。苗木举行调运时要清除有虫苗,在苗圃内实时剪除虫瘿,防止扩散。成虫羽化盛期,用性诱剂诱杀雄虫。用50%杀螟松乳剂或50%磷胺乳剂20~60倍液,涂抹排粪孔;用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注射虫孔,或蘸棉堵住孔,杀死幼虫。保护利用啄木鸟,冬春季节,啄木鸟对白杨透翅蛾幼虫的取食率14.6%~61.5%。要加强保护,施展益鸟对害虫的控制力。
6杨干象
杨干象又名杨干隐喙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幼虫蛀食杨、柳科植物,在韧皮部围绕树干蛀食为害,切断疏导组织,轻者造成枝梢干枯,严重者使整株死亡。另外,在树干中的蛀虫孔还使木料的使用价值降低。
6.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mm,长椭圆形,黑褐色至棕褐色,全体密被灰褐色鳞片,其间散生白色鳞片,往往形成不规则的横带,前胸背板两侧和鞘翅后端1/3处白色鳞片较密,并混生有直立的玄色毛簇。喙弯曲,中心有1条纵隆线。鞘翅后端1/3处向后倾斜,形成一个三角形斜面。雌虫臀板末尾尖形,雄虫臀板末尾圆形。卵圆形,长约1.3mm,乳白色至乳黄色。体弯曲,上面疏生黄色短毛。头黄褐色。前胸具1对黄色硬板。腹部第1~7节后头各由3小节组成。足退化,在足痕处生有数根黄毛。蛹体长8~9mm,乳白色至乳黄色。腹部后头散生许多小刺,前胸背板上有数个突出的刺。腹部末尾有1对向内弯曲的褐色小钩。
6.2生物学特征
1年发生1代,以卵及初孵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幼虫开始取食,卵也相继孵化。初孵幼虫先取食木栓层,逐渐深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围绕树干蛀成圆形虫道,虫道处的树皮常开裂成褐色横疤痕,如刀砍状。5月下旬幼虫自虫道末尾蛀入木质部做椭圆形蛹室,用细木屑封锁孔口于其中化蛹。蛹期10d左右。成虫于6月中旬开始羽化,经6~12d后才爬出树干外,7月上中旬成虫大量出现。以嫩枝、叶片作弥补营养,成虫取食时用喙咬一圆形小孔取食形成层的新鲜组织,取食过的枝干上留下无数针刺状小孔,取食过的叶片呈网眼状。在树干机械损伤不久的伤口处,成虫较喜食新鲜的形成层,常发现数头一起聚集取食。成虫很少腾飞,善爬行,多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活动,闷热和阴雨天隐蔽在机械损伤后翘起的树皮下、旧虫孔或树根部的土壤裂缝内,手惊扰后坠落地面呈假死状。卵多产于枝痕、皮孔处,少数也产于叶痕、皮缝或伤痕的木栓层中。产卵前咬一圆形卵孔,产1颗卵在其中,然后渗出玄色排泄物堵住孔口。每头雌虫可产卵44粒,卵多产在三年生枝干上。
6.3防治方式
严格检疫,防止幼虫苗木进入非疫区。选用抗虫品种。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危害期,用50%的杀螟松乳剂或50%辛硫磷乳剂、2.5%氯氰菊酯30~50倍液点涂虫孔。另外,可用上述药剂200倍液喷干。在7月中旬成虫出现盛期,喷洒10%广效敌杀死2500倍液,杀死取食的成虫。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