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地下害虫是泡桐苗期及幼林的主下午虫,分布广、种类多,其中重要的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这些害虫栖居于土壤虫取食幼苗的根部,嫩茎及嫩芽,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对培植结实的泡桐苗木及幼树影响极大。
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土壤及周围的植物种类亲热有关。如地老虎喜欢湿润的粘土,较少砂壤的土,如果苗圃地设在果园周围或者设在林间旷地,则蛴螬必将成为优势虫种。因此在已埋下种根的育苗田块内及早采取适当措施,能有用地控制其为害。
一、蝼蛄的发生和防治
1、识别:蝼蛄也叫拉蝼,身体黄裼色,头顶有一对触角,前胸有一对发达带齿的前足,胸部另有二对短小的同党,前翅平叠于背上,后翅折叠成筒状,尾部有一对尾须,在我省重要有两种,一种叫华北蝼蛄,另一种叫非洲蝼蛄,两种蝼蛄的形态相似,但华北蝼蛄身体粗壮肥大,体长40-50mm,非洲蝼蛄身体细小,体长30-35mm。
2、为害特点:蝼蛄成虫在地下咬断幼苗的嫩茎,或将根部咬成乱麻状,使苗木逐步枯萎而死或发育不良,此外,蝼蛄在活动时常造成不规则的隧道,使表土隆起,致使苗木根部与土壤星散而干枯死亡。
3、活动纪律:华北蝼蛄的生活史很长,三年左右完成一代,非洲蝼蛄一年一代,两种蝼蛄均以成虫和幼虫在土里越冬,越冬深度最深可达一米多,头部向下,3、4月间气温转暖时开始活动,清明后进入土表层活动,此时华北蝼蛄洞顶隆起10厘米左右的新虚土隧道,非洲蝼蛄隆起一小堆新虚土,这是蝼蛄上升到表土活动的重要特征,也是春季挖洞灭虫的好时机,5月份泡桐苗普遍出土发叶,蝼蛄活动也进入盛期,地面出现大量隧道,大部门遂道上有一个孔眼,证实蝼蛄已出窝迁徙为害,6、7月间气温增高,华北蝼蛄又潜入较深土层活动,并进入产卵盛期,这是一年中人工挖卵最好的时候,9月中下旬以后天气逐渐凉爽,蝼蛄也急需取食为害积累体内营养过冬,因此又到地面活动,到10月份因气温降低,即截至活动开始越冬。
4、防治方式:
1)毒饵诱杀。用麦麸10斤拌20%的可温性灭除威1两拌匀,再加水10斤搅拌或毒饵,于出苗后晴天无风的傍晚施在床面上。
2)马粪鲜草诱杀。在苗圃地上每隔20米挖一小坑(20-40×20×6厘米),然后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中,待诱到蝼蛄后集中捕杀,或者坑中放入毒饵效果更好。
3)春季挖窝灭虫。3-4月份蝼蛄已到地表活动,发现新鲜虚土和虫洞即往下挖,可挖到虫。
4)滴油鸩杀。苗床上如发现隧道用手指顺隧道找洞口,滴少许废机油或煤油然后灌水,蝼蛄即爬出死于地面。
5)灯光诱杀。有电源的地区可大面积设置黑光灯诱杀,特别是在气温较高,风速小,闷热的傍晚诱量最大。
二、地老虎的发生和防治
1、识别:小地老虎成虫暗褐色,体长19-24厘米,前翅上有显著的黑褐色肾状纹,环状纹和剑状纹,后翅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55-57毫米,灰褐色,体表密布玄色颗粒状突出臀板上有2条玄色纵纹。
2、为害特点:初孵化的幼虫取食杂草及苗木嫩叶,被害叶片呈半透明状的白斑或小洞,4龄后可从地面将苗木嫩茎咬断,其特点是咬茬较齐,而且可将咬断的苗木拖到穴中取食。
3、生活习性和发生纪律:小地老虎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蛹、成虫过冬,或虫3月即开始出现,盛发期在4月中旬,日间隐蔽于土壤裂缝枯草下,傍晚后开始活动,幼虫为害盛期在成虫盛发期后20-30天,因此在5月上中旬是第一代幼虫造成生产上严重损失的关键时期,待苗木木质化后即由为害叶肉改食叶片,老熟后在土中化蛹。
4、防治方式:
1)加强苗圃管理,举行中耕和清除杂草。
2)堆草诱杀,在幼苗出土前取嫩新鲜杂草或泡桐叶,傍晚堆于圃地上并洒上少量5倍液敌百虫,可诱杀大量幼虫。
3)成虫发生季节于傍晚,设置糖醋液加少量农药可诱杀大量成虫。
4)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5)逐日上午检查,发现倒苗时即扒开表土扑杀。
6)幼虫发生时喷800倍液敌百虫效果较好。
7)幼虫发生时举行苗圃地灌水,使圃地淹没迫使幼虫浮出地面扑杀。
三、蛴螬的发生和防治
蛴螬是为害泡桐根部的扑灭性害虫,全省各地发生很普遍,一般可造成昔时生苗死亡20%,个体发生严重的地方苗木死亡率可达50%以上,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
1、识别:蛴螬似圆筒状,头部黄褐色,尾部灰白色较滑腻,身体外面多皱纹,胸部有3对足,整个身体常弯曲呈马蹄形,蛴螬的成虫叫金龟子。
2、为害特点:蛴螬的为害情况较庞大,有的种类以幼虫为害,有的以成虫为害,有的成虫、幼虫都为害,其被害状与蝼蛄等其他地下害虫不同,蛴螬幼虫咬断幼苗根茎断口整齐,成虫为害泡桐苗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苗木枯死。
3、习性和发生纪律:为害泡桐的蛴螬种类不同,但习性和发生纪律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成虫日间躲在土里,傍晚才出来活动,取食,黎明前又回到土中,大多数种类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两年发生一代(以毛黄褐金龟子为例),它以成虫过冬,春季出现较早,数目亦大,三月初即出现,3月尾4月中旬为盛期,黑光灯下每夜能诱到180余头,6月中旬新生的幼虫已发育成熟,大量取食泡桐苗的幼根嫩茎,特别是对春季杆插或埋根及上年的留床苗为害最重,此时正是苗木萌发抽茎兴旺生长季节,受害后即枯死。
4、防治方式
1)每亩用2公斤地虫快杀,拌细土20公斤或用15公斤神龙丹拌细土30公斤,处理土壤,既杀虫又杀菌,还富含多种苗木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2)苗木出土后用25%乙酰甲铵磷或25%异丙磷1000倍灌注,每棵灌药液4-5两。
3)适时浇水,在土壤泥泞的情况下,蛴螬一天死亡率可达90%。
4)成虫羽化盛期(4月中旬)设置黑光灯。
5)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摇动幼苗干振落扑杀。
四、金针虫的发生和防治
金针虫又叫叩头虫,硬筋虫,铁丝虫,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1、识别:金针虫成虫的头部能上下活动,以是叫叩头虫,全身黑褐色,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全身密生金黄色毛,幼虫细长坚硬,金黄色或茶褐色,并带有光泽,体长20-30毫米。
2、为害特点:金针虫在土中,可咬断出土的幼苗,被害部门不整齐,呈乱麻状,使苗木受害后逐步枯死。
3、生活习性和发生纪律:金针虫两年多发生一代,以幼虫或成虫过冬,次年春季幼虫开始活动为害幼苗根嫩茎,其活动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大,3-4月间,10厘米土壤均匀10.8-16.6℃时是为害盛期,夏天因土壤温度上升又到土壤深层活动,秋季温度适宜时又上升到土表为害。春季如果雨水较多,对其活动有利,为害加重,相反如果春季干旱,为害便轻,凡施入未腐熟的草粪,豆饼或绿肥的苗圃地和杂草丛生的幼林地发生较重。
4、防治方式
1)苗圃地浇水可减轻金针虫的为害,当土壤湿度达35-40%时,金针虫即截至为害,下伸到15-20厘米深的土层中。
2)不用生草粪,合理密植,施肥,促进苗木结实生长增添抗虫性能都可减轻其为害。
3)插条或埋根前用药剂处理土壤,使着迷龙丹或地中快杀,或甲拌林粉剂,均效果较佳。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4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