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病害防治

竹子的病虫害和防治方式

导读

苗期虫害在竹类苗期常见的害虫中,危害竹苗根部的有金龟子蛴螬、地老虎、蝼姑、蟋蟀等,局部地区还有蚯蚓;危害竹苗嫩叶的有蚜虫、叶竹螨、蚧壳虫、竹螟、刺蛾等。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选择苗圃或造林地时,要挖土进行虫情调查,如虫口密度大,应采用灭虫措施……

一、苗期虫害 在竹类苗期常见的害虫中,危害竹苗根部的有金龟子蛴螬、地老虎、蝼姑、蟋蟀等,局部地区另有蚯蚓;危害竹苗嫩叶的有蚜虫、叶竹螨、蚧壳虫、竹螟、刺蛾等。采取综合措施防治。选择苗圃或造林地时,要挖土举行虫情调查,如虫口密度大,应采取灭虫措施。将触杀型或熏蒸型农药用细土拌匀,撒在土表,翻人土中,也可以结合整地把害虫翻出土面捕杀,或用碎土机械杀死害虫。若出苗后,发现地下害虫危害竹苗根部,每公顷可用50%可湿性敌百虫20~30kg,加水3000~4000kg,在苗行间开沟浇灌,再行覆土,或用鲜草傍晚堆在苗床诱集,次晨捕杀。对一些吸食液汁的害虫如蚜虫、蚧壳虫等,可用乐果3000倍注人或敌敌畏2000倍液喷射;对食叶害虫,用25%二二三乳剂200~300倍喷射。
二、笋期虫害 常见的笋期害虫有笋夜蛾、笋泉蝇、笋象鼻虫等,这类害虫都是钻蛀性的,蛀食竹笋,引起退笋或畸形竹株。要贯彻“防重于治”的目的,作好预防工作。结合劈山松土,清除林内杂草灌木,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对清除竹笋夜蛾的初龄幼虫和防止越冬的笋虫出土为害均有良好的效果。在竹笋出土时,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涂干,竹笋出土后,每隔1星期喷1次,对防治各种笋虫都有用果。有笋泉蝇发生的竹林,可在成虫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10kg,熏杀成虫。对竹笋象鼻虫可利用其假死性,举行人工捕杀。此外,还应实时挖掉退笋,清除其中幼虫。
三、成竹期虫害
(一)做好展望预告
1.发现竹林已有少量的竹螟、竹蝗、竹青虫、竹斑蛾等危害,在冬季调查林地上越冬幼虫、蛹及卵块的数目。若数目多,应组织群众挖除卵块、清除越冬幼虫。
2.蚜虫、蚧壳虫、竹螨等的这类害虫危害,在竹秆、枝、叶上可发现留有黑霉、蚧壳等痕迹。若数目较多,应采取防治措施。
(二)防治原则和方式:
1.防治原则:实时把握虫情,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目的,以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采取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
2.防治方式 对局部发生的食叶害虫,可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或80%乳剂敌敌畏释稀1000~2000倍液喷杀;在地形庞大、山高而浓密的竹林中,食叶害虫可用敌敌畏烟剂,每公顷林地用10~20kg熏杀;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飞机喷洒90%敌百虫50倍液。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浓度。防治竹斑蛾,用赤眼蜂每公顷放200万头防治竹螟。
对于蚧壳虫,要加强检疫工作,发现蚧壳虫应清除后再栽植。竹林发生蚧壳虫,可在幼虫期喷射敌敌畏乳剂或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也可用内吸剂1059的20倍液涂秆包扎,或在竹根周围6~10cm土中灌药,覆土扎实。
防治蚜虫、竹螨,可用乐果50%乳剂1000~2000倍液,在害虫活动期喷杀,每10天喷1次,延续2~3次。
另外,竹螟、竹笋夜蛾等成虫有趋光性,在这些害虫羽化期,设诱蛾灯诱杀成虫。利用劈山抚育,清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清除各种害虫的中心寄主;利用削山、松土,清除各种害虫的越冬幼虫或卵块。
四 常见虫害防治
(一)竹笋害虫及其防治 对竹笋发生较大危害的害虫重要有: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淡竹笋禾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笋秀禾夜蛾(Oligia apameoidis Draudt)、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竹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长足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n)等。
1.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竹笋禾夜蛾,又名竹笋夜蛾、笋蛀虫,为竹类笋期的主下午虫之一。竹笋禾夜蛾幼虫蛀食毛竹、淡竹、刚竹、哺鸡竹、雷竹、水竹等经济类竹笋,发生严重地区大量竹笋被害,不能成竹,纵然成竹,亦断头折梢。
竹笋禾夜蛾成虫灰褐色,体长17――20mm左右,翅展约38――43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个三角形的褐色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海浪形,环形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毗邻,外线黄白色,锯齿形,齿尖为褐点和白点,肾纹与外线之间有显著褐斑,亚端线黄白色,在2、5脉处内凸,在5脉处内、外侧均有黑尖纹,端线为一列黑棕色长点,亚端线与端线间的后半带棕色;翅面另有不显著的支持齿状横纹数条。后翅褐色,基部微黄。卵近圆形,长约0.5mm。幼虫共有5龄,头部红橙色,体紫褐色,龄期愈大要色愈深,背线细,亚背线较宽,第5节的亚背线前半段缺。老熟幼虫体长26~45mm。蛹红褐色,长20mm。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竹林地面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次年2月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先蛀食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4月初,当竹笋出土时,幼虫即爬到笋上,蛀人笋尖小叶,蛀口外有绿色碎屑聚积,3龄幼虫蛀人笋内,啮食柔软部门。竹笋被害后,外面失去光泽,内有蛀孔、虫粪。幼虫在笋内生活18~25天,至5月上旬老熟幼虫出笋人土结茧化蛹。蛹期20~30天。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在禾本科杂草叶面边产卵,卵数十粒排成条状。将卵裹于叶内越冬。2月中下旬先为害杂草,4月上旬蛀笋。幼虫蛀笋,使笋败退。
防治方式:
(1)加强抚育工作,除草培土,可促进竹林丰产和清除越冬卵。
(2)及早挖去被害的退笋,杀死笋中幼虫。
(3)对于用材竹林出笋后,用敌百虫50%可湿性粉剂,释稀成1000倍,或二二三乳剂200倍液喷洒林地2~3次,杀虫保笋。淡竹笋禾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淡竹笋禾夜蛾重要危害淡竹、刚竹、乌哺鸡竹、毛金竹等竹笋。雌成虫长22mm左右,翅展48mm左右;雄成虫体长19mm左右,翅展42mm左右。触角丝状,胸部后头淡灰褐色,足灰褐色。卵初产时米黄色,后淡褐色,扁椭圆形。老熟幼虫体长35mm左右,头部桔黄色,体略呈淡青灰色。蛹长17mm左右,红褐色。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孵化。5月蛀人笋中危害,在笋中15~25天,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产卵越冬。幼虫在笋中历3龄,每龄5~6天,计15~25天。老熟幼虫咬破笋挥,爬出落于地面,在被害笋周围半径为15~20cm范围内坠落叶吐丝结薄茧化蛹,若无落叶则在竹箬中作丝茧或在浅土层作茧化蛹。蛹期15~20天。
防治方式:同竹笋禾夜蛾防治法。
3.笋秀禾夜蛾(Oligia apameoidis Draudt)笋秀禾夜蛾属夜蛾科。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危害刚竹、淡竹、桂竹、斑竹、石竹、水竹、红壳竹、乌哺鸡竹、苦竹等。幼虫蛀人笋内危害。被害笋大多成为退笋或成竹质量差。雌成虫14~20mm,翅展36~48mm,复眼褐色。华成虫体长11~16mm,翅展30~39mm。体褐色,触角丝状,灰黄色。卵扁圆形,长0.7mm,初乳白色,后淡黄色。老熟幼虫26~40mm,浅紫褐色或紫灰色。头橙红色。蛹长11~21mm,雌蛹较大。红褐色。正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在浙江,2月初~4月初孵化,4月中旬~5月初转移到竹笋中危害,5月中、下旬~6月上旬幼虫老熟,6月上旬出现成虫,产卵越冬。
防治方式:同竹笋禾夜蛾防治法。
4.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笋泉蝇又叫毛笋泉蝇,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成虫体暗灰色,长约5~7mm,额带玄色,复眼紫褐色,单眼3个,橙黄色,胸部后头有3条深色纵纹,翅透明,翅脉淡黄色,中、后足黄褐色,中、后足腿节及节胫节橙黄色,基节及跗节灰褐色。体两侧纵带呈断续状,并各着生有一列粗刺毛,每列5根,腹末尖削,产卵管针状,黑褐色。卵长圆筒形,长1.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排列呈块状。幼虫蛆状,长9毫米,黄白色,前端细末尾粗,末尾呈截形,头部不显著,口器呈玄色钩状,一龄幼虫乳白色,尾部有两个黑点,二龄幼虫淡黄色,尾端逐渐变为玄色,老熟幼虫尾部变黑。围蛹,深褐色或玄色,近纺锤形,长约7毫米。
竹笋泉蝇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为成虫飞出,当笋出土3~5cm时,成虫即产卵于笋择内壁,笋外不易发现,每笋内可产卵10~300粒,卵经过2――4天孵化,孵化率为66%,初孵幼虫聚集于卵壳周围,取食笋肉表皮,呈不规则的细线虫道,笋在外观上显示不出症状。二龄幼虫潜入笋肉取食,经过3――4天危害,笋褪色法黄,笋尖不吐水,高截至生长,笋肉开始腐烂。经过10天左右,笋酿成锯屑烂糊状,笋箨干枯,全为退笋。幼虫期15――20天。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出笋,脱出入地,或随短笋一同落地,在笋周围25厘米周围内入土,入土深度1――6厘米。经2――4天化蛹,蛹外包被一个很薄的土室,以蛹越冬。
竹笋泉蝇在竹林卫生状态差的林分发生较重,郁闭度大的发生重,林内比林缘发生重,老竹林比新栽竹林发生重,阵势平缓、山脚比陡坡、山顶发生重。温度对竹笋泉蝇发育速度影响较大,湿度显著影响卵的孵化和初孵幼虫的存活,蓦然的天气变化会引起竹笋泉蝇的大量死亡,卵和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可高达95%。
防治方式:
(1)挖除受害的退笋,切去被害部门,杀死幼虫。
(2)对用材竹林用25%二二三乳剂150~2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500――2000倍液喷射林地,出笋前喷1次,出笋后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杀虫保笋。
(3)密度较大的竹林,在成虫出现期施放敌敌畏烟剂防治。
(4)用糖醋或鱼肠、死蚯蚓、鲜竹笋等为饵料,用捕蝇笼诱捕成虫。在产卵前期和后期用鱼肠等腥臭物质为较佳,产卵盛期以鲜竹笋为好。饵料内加入敌百虫等少量农药,可直接诱杀,且不影响引诱效果。
5.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竹笋绒茎蝇科茎蝇属。危害毛竹、红壳竹、篓竹等的笋根,使竹根短截,中心蛀空而成退笋。雌成虫体长6~7mm,翅长5~6mm,雄虫体长6~8mm,翅长5~6mm。头黄褐色,额间具大黑斑,复眼大,后缘微凹,单眼三角形。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初孵幼虫的体长为0.5~0.9mm,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5mm,淡黄色。蛹体长6.1~7.5mm。 竹笋绒茎蝇1年1代。以蛹在其被蛀的竹根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尾卵孵化出幼虫,经过18~25天,幼虫化蛹。
防治方式:
(1)加强经营管理,在竹笋出土后,在笋根周围加盖土壤,阻止成虫产卵
(2)在成虫羽化高峰时, 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杀。
6.竹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竹大象虫又称竹象、长足弯颈象。危害毛竹、青皮竹、粉单竹、甜竹、绿竹、水竹、茶竹等。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而死。 成虫体梭形,红褐色,长约21~33mm,雄虫略小。体外面滑腻有光泽,头管及口器为黑褐色,触角肘状,前胸后头后缘中心有一长方形黑斑,鞘翅的肩部各有1个黑斑,鞘翅上各有点刻组成的纵纹9条,足细长。卵椭圆形,长3mm。幼虫乳黄色,肥胖,无足,头棕色有毛,体第1~4节略隆起,第1节后头两侧各有一块方形硬板,每体节有横皱2~4条,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35mm。蛹为离蛹,长约30mm。竹大象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于土室中越冬。次年5月份越冬成虫开始出土后活动,以6月中旬~7月上旬为出土盛期。成虫有伪死性。喜栖息于阴凉处,啃咬笋箨作为弥补营养。产卵时,先在笋的上部用头咬1个1~2cm的刻槽,然后产1粒卵,再用头咬笋箨纤维堵塞槽口。卵的经1周孵化,幼虫蛀人笋内取食,蛀道宽大充满虫粪,被害笋逐渐霉烂枯死。幼虫老熟后于地下6~28cm处做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昔时不出土,于土室内越冬。
防治方式:
(1)冬季劈山松土,深度适当,可损坏竹象的土室,晦气于其越冬,亦可促进竹林生长。
(2)捕捉成虫。成虫有伪死性,多集中于竹笋上,在早晨或傍晚时不甚活动,可用人工捕捉。
(3)捕杀幼虫。被害竹笋尖部枯黄,尖叶柔软下垂,可用手指拧一下竹笋端部16~20cm处,如为软的,内部大多有虫,就用利刀自下切开1/4笋壳,取出幼虫。
7.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一字竹象虫又称杭州竹象虫、竹笋象虫。危害毛竹、刚竹、桂竹、淡竹、水竹等。雌成虫取食竹笋,作为弥补营养;幼虫蛀食笋肉,使竹笋腐烂折倒,或笋成竹后节距缩短,竹材易被风折。 成虫体梭形,玄色,触角膝状,头部延伸呈管状,前胸背板上均有一字形黑斑。雄成虫赤褐色,提倡12――18毫米,头管长4――7毫米;雌成虫黄白色至淡黄色,体长12.5――21毫米,头管长5――8毫米,体较雄成虫滑腻。卵长卵圆形,长约3mm,初产时卵乳白色,半透明,后逐渐变为白色,柔软易破损。幼虫体白色至淡黄色,头赤褐色,口器玄色,体多皱纹,老熟幼虫长约20毫米,体肥胖,近C字形。裸蛹,刚化蛹时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淡黄色,长约17mm,尾部有两个突起。 一字竹象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地下6――15厘米深处土室中越冬,次年4月尾至5月上、中旬成虫出土,盛期为5月上旬。成虫日间出土,寻竹笋取食,得到弥补营养,取食一天后,交配产卵,每穴产卵一粒,5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时,雌成虫将笋咬成许多小洞,产卵时头向下,雌成虫在每棵笋上产卵数目较多可达80粒。卵经3~5天孵化,初孵幼虫在产卵穴内取食,三龄后食量大增,突破笋节上下取食,被害处即截至生长。幼虫共五龄,约经20天老熟。5月尾至6月上旬,大部门幼虫进入五龄,幼虫老熟,咬破笋箨,滚落地面,寻找土质松散处人土,在地下8~15mm深处做土室,经半月以后至6月下旬化蛹,蛹期半个月,6月尾~7月尾羽化为成虫,成虫于土茧内越冬。
防治方式:
(1)秋冬两季对竹林劈山松土,损坏越冬土茧,可使其越冬成虫大量死亡,同时也可促进竹林多行鞭孕笋,加强抗虫性。
(2)成虫出现期,利用其伪死性,振落捕捉。
(3)用40%氧化乐果5倍液或废机油于秆或笋壳上涂20cm宽毒环;地面喷2%辛硫磷粉剂;5%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
8.长足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长足大象虫又称竹横锥大象。危害粉单竹、大头竹、青皮竹等的竹笋。成虫咬食竹笋弥补营养。被害笋长成畸形竹或断头折梢。幼虫在笋中取食,被害笋多数不能成竹。成虫体橙黄色或黑褐色。卵长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有光泽。老熟幼虫,乳白色,取食后体乳黄色。蛹初为橙黄色,渐变为土黄色。茧附有竹叶碎片、杂草与土壤。长足大象虫1年1代,以成虫于土中越冬。翌年6月中旬出土,8月中、下旬为出土盛期。幼虫危害期为6月下旬~10月中旬。7月中旬~10月下旬~10月下旬化蛹,8月~11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越冬。成虫有伪死性,受振动后即掉落地面。
防治方式:
(1)秋冬两季对竹林劈山松土 损坏越冬土茧。
(2)成虫出现期,利用其伪死性, 振落捕捉。
(3)40%氧化乐果或废机油涂于竹秆或笋壳上。
9、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n)山竹缘蝽成虫体长20~22mm,宽5.5~6mm,黑褐色,被黄褐色细毛。触角第1节短于或即是头宽,第4节基半部红褐色或黄褐,端部色稍深。前胸背板中、后部色稍淡。卵浅褐色,具黄铜光泽,椭圆形,长1.8mm,宽1.2mm。初孵若虫触角与足细长,胸部小,腹部大。山竹缘蝽1年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下旬爬出,飞到竹笋上危害。7月间,成虫在岩石上和岩穴周围聚集。
防治方式:
(1)人工捕杀成虫。
(2)用90%敌百虫晶体、25%亚胺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说怕、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杀死若虫和成虫,也可以用烟雾剂灭杀。
(二)竹食叶害虫及其防治 对竹类叶片发生较大危害的害虫重要有: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 nigricornis Walker)、竹织叶野螟(Coclesalis coclesalis(Walker))、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 aurealis(Leech))、竹云纹野螟(Demobotys pervulgalis(Hampson))、小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tler)、黄纹竹斑蛾(Allobremeria plurilineata Alberti)、竹镂舟蛾(Loudonta dispar Kiriakoff)、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Walker))、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 Moore)等。
1.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竹蝗又名黄脊竹蝗、蝗虫、蚌标、飞蝗、跑枯子、花蚌标、花鸡子、蚌鸡子,是我国产竹区的主下午虫,常大面积危害,成虫除取食毛竹、淡竹及刚竹等的叶片外,也危害水稻、玉米等。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犹如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成虫绿色,体长约33mm,雄虫略小,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心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而愈宽,触角末尾淡黄色。后足腿节粗大,两侧有人字形沟纹,胫节瘦小,有刺两排。若虫又叫跳蝗,体形似成虫,无翅。共5龄,第1龄体长约10mm,浅黄色;第2龄体长约12mm,黄色;第3~5龄依次为16、22、26mm,体色均为黑黄色。羽化时变为翠绿色。
卵长椭圆形,长6~8mm,土黄色,卵块圆筒形,长19~28mm。 黄脊竹蝗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尾孵化完毕。跳蝗出土后,初聚集于地面的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10天以后即上大竹危害,聚集在竹梢取食,使竹梢出现枯黄色。3龄以后,逐渐涣散。跳蝗有迁徙性,当天气炎热时,中午常成群下竹,躲到阴凉处,待下午气温降低后再上竹活动,一般天黑至越日露珠未干前很少活动。7月份跳蝗成熟,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聚集取食叶片,在性器官未成熟前颇喜飞翔。当天气炎热时,交尾后经过16天左右,于9月尾至下月初产卵,把腹部插人土中将卵粒一层层斜产于泡沫状物质中,形成卵块。每卵块有卵20粒左右,卵块上端有玄色卵块盖覆。产卵地点多在竹山柴草希罕、土质松软的阳坡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每雌虫产卵6块左右,产卵后成虫逐渐死亡。以卵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式:
(1)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2)跳蝗出土10天内,于早上露珠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kg;或用敌敌畏80%乳剂1000~2000倍液喷射;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
(3)在跳蝗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每公顷用10kg,或以3%敌百虫粉或2.5%甲基1605粉,20~30kg喷撒;或在露珠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或50%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喷雾;也可用杀虫净油剂举行超低容量喷雾;也可以举行烟雾剂防治。
(4)释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
(5)诱杀。用100kg尿中加人2~3kg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
2.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 nigricornis Walker)青脊竹蝗俗名青脊角蝗、青草蜢。重要危害刚竹、毛竹等竹类和禾本科草类植物。成虫翠绿或暗绿色。雌虫体长32~37mm,雄虫体长21~25mm;触角20节,黑褐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以及延伸至两前翅的前缘中部均为翠绿色;这是与黄脊竹蝗的较大区别。
青脊竹蝗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青脊竹蝗多栖息于林缘杂草或道路两旁的禾本科植物上,比较喜光,很少栖息于竹林阴湿地。其它特征和防治方式等,均与黄脊竹蝗相似。
3.竹织叶野螟(Coclesalis coclesalis(Walker))竹织叶野螟又称竹螟,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壳竹、石竹、桂竹、角竹、青皮竹、苦竹等。 竹织叶野螟雌成虫体长9~11mm,翅展24~30mm;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5~30mm。体黄至黄褐色,腹面银白色。触角黄色,复眼与额面接壤处银白色。前翅有3条褐色弯曲的横线,后翅有1条褐横线,前后翅外缘有宽的褐色边。幼虫绿色,头褐色,老熟时身体变为乳白色,各节有淡褐色的硬皮板,老熟幼虫长约18~24mm。蛹橙色,长12~14mm。尾部突起,中心凹入分两*。卵扁椭圆形,半透明状,长径为0.84mm,短径为0.75mm。初产时蜡黄色。茧椭圆形,长14~16mm,灰褐色,外粘小土粒。竹织叶野螟,1年4~6代,世代重叠。第1代幼虫危害较重,第2代较轻,第3、4代较少。均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尾化蛹,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
防治方式:
(1)结合竹林抚育工作,清除林中的小灌木,削减密源植物;冬季削山松土。可清除越冬幼虫。
(2)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可喷射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5敌敌畏1000倍液鸩杀之。大面积发生可采取飞机防治,喷射90%敌百虫50倍液。
(3)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用内吸剂氧化乐果或乙酸甲胺磷等,注射于竹秆基部的竹腔中,通过竹子的输导组织把药液运送到竹叶里,鸩杀食叶幼虫。
(4)在5月尾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或灯光诱杀。
(5)密度较大的竹林,可施放烟雾剂灭杀。
4.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 aurealis(Leech))金黄镰翅野螟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壳竹、桂竹、青皮竹、苦竹等。金黄镰翅野螟雌成虫体长10~12mm,翅展31~34mm;体金黄色,腹面银白色。头部金黄色;触角淡黄色。复眼与额面接壤处银白色。雄成虫体长约13mm,翅展29~31mm。体黄色,前胸后头被较长金黄色鳞片。卵扁椭圆形,长径1.3mm,短径1mm,乳白色。老熟幼虫长25~30mm,淡青色,略带黄色。蛹长13~15mm,褐黄色。
金黄镰翅野螟1年1代,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化蛹,4月下出现成虫,5月上、中成虫产卵并孵化,幼虫取食30多天后老熟。
幼虫的天敌有:螳螂、蜘蛛、绒茧蜂、白僵菌等。 防治方式: 同竹织叶野螟防治法。
5.竹云纹野螟(Demobotys pervulgalis(Hampson))竹云纹野螟,又称竹淡黄绒野螟,成虫体淡黄至黄白色,腹面银白色。雌成虫体长9~11mm,翅展24~28mm;雄成虫体长8~10mm,翅展22~26mm。触角淡黄。卵扁椭圆形,长径1mm,短径0.8mm,乳白色至淡黄色。幼虫体长16~24mm,浅黄色。蛹体长12~14mm,乳黄至橙红色。
竹云纹野螟1年1代,以老熟幼虫于地面笋箨、枯叶中越冬。翌年4月尾~5月尾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幼虫孵化,7月下旬开始老熟下地越冬。
幼虫的天敌有:蚂蚁、螟虫顶姬蜂、白僵菌等。 防治方式: 同竹织叶野螟防治法。
6.小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tler)竹斑蛾又称竹斑蛾。幼虫危害毛竹、刚竹、淡竹、苦竹、青篱竹等竹叶。初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以后啮食叶片,影响竹林生长,甚至枯死。
小竹斑蛾成虫玄色,具青兰光泽,体长9~11mm,雄蛾触角羽状,雌蛾触角丝状。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7mm。幼虫浅黄色,前胸宽大,常将头盖住,体各节后头生有4个毛瘤,上有玄色短毛及成束的白色长毛,老熟幼虫长约13~19mm。蛹黄褐色,长约10mm,腹部各节前半段生有黄褐色小刺突。茧扁椭圆形。
小竹斑蛾每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竹箨壳处结茧越冬,次年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日间活动,夜间及阴雨天隐蔽枝叶间不动,产卵于叶背。初龄幼虫有聚集性,2~3龄幼虫能吐丝下垂,涣散活动。各龄幼虫的危害期:第1代为6月份,第2代为8月份,第3代为10月份。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竹寻找隐藏场所,笋壳内、枯叶下结茧,在茧内越冬。
防治方式:
(1)清除越冬虫茧:冬季发动群众在竹林内搜集虫茧清除之。
(2)幼虫期可用人工捕捉聚集之幼虫,或用90%敌百虫1000借液喷杀。
(3)密度较大的竹林,在幼虫3龄以前施放敌敌畏烟雾剂灭杀。
(4)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2亿个抱子的浓度喷洒,死亡率可达90%以上。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2086.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